甘肃独特的地貌及气候特征为农产品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优质丰富的农产品及中医药产品资源,瓜果香甜、蔬菜有机、牛羊肥美、药材道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甘肃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借助日益完善的陆路和空运物流体系,国际贸易市场不断拓宽,以高原夏菜为代表的有机蔬菜和生态农业产品享誉世界,鲜活的农产品出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
精准扶贫不断拓展新空间
“我省不断探索促进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广交会和境内外展会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扩大知名度,目前,农产品年出口额达到4亿多美元,品种多达120余个,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鲜苹果、苹果汁、番茄酱、蔬菜花卉种子、小杂粮、中医药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甘肃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介绍,与中国石化共同推进的甘肃特色农牧产品订货会就是探索促销农产品的新尝试,如何实现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水平,脱贫是商务部门的首要任务,为此,加大扶贫攻坚就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围绕扶贫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深挖“新潜力”,围绕市场创新培育竞争“新优势”,围绕产业发展培育经营“新模式”。
甘肃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独特的地貌气候,孕育了优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近年来,甘肃商务系统紧紧围绕全省内贸流通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县乡便民市场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建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补齐发展短板,降低流通成本。建设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强品种选育、质量管控、品牌培育,举办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高原夏菜、葡萄酒、优质林果、清真食品、百合、玫瑰、中药材等一批知名产品脱颖而出,深受城乡居民的认可和肯定。张应华表示,围绕扶贫工作,下一步继续扩大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首创举办一次中医药博览会,发挥中药材的优势,做大做强,巩固甘肃在中医药方面的特色地位。
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品牌化
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388万亩、产量9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探明中药材品种1600多个,其中黄芪、当归、党参、大黄、甘草并称陇药五朵金花,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甘肃还是中国“南药北储、东药西储”的天然仓库,现有6家中药材专业市场,持证药品生产企业134家,千吨以上的现代仓储物流企业23家,仓储品种320多个,运输专线30多条,运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际市场。近年来,甘肃在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中心,在新西兰合作成立了中医文化交流中心。百年“老字号”企业兰州佛慈制药集团在俄罗斯、美国、东南沿海等国家和地区,完成了150个中医药产品的注册,公司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澳大利亚TGA组织的GMP认证,产品在PIC协约国得到认可,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至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发改、财政、商务、农牧、海关、商检、国税、金融等部门健全完善外贸协调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出口基地标准化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能力,建立出口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随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封关运营,兰州、敦煌空运口岸的开放,“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等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都为甘肃农产品和中医药产品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肃省“十三五”消费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打造千亿元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将以市场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