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县铁边城镇创新党建3+ 为攻坚脱贫添砖加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26





  铁边城是一座古城,相传因大夏国公主赫连铁在此屯兵驻守而得名,现位于吴起县西北部,总土地面积796.3平方公里,辖30个村(撤并后为17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4350户19851人,其中精准扶贫户993户2562人,占总人口22%,党员921人(女122人)。全镇现有耕地9.3万亩,国家确认退耕还林面积29.7万亩,201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030元。

  近年来,铁边城镇党委、镇政府以“坚持科学发展,打造‘陕北名镇’”为目标,紧紧抓住全省重点镇建设机遇,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被延安市确定为33个城乡统筹示范镇之一,2013年被确定为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之一,2014年8月列入全国重点镇之一。
  一、背景起因
 
  铁边城镇2012年底撤并原新寨乡、王洼子乡为铁边城镇,从2008年起,全面启动小城镇规划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用12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目前城镇建设初见成效;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2009年以来完成流域治理5.9万亩、补植12.1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4万亩,林草管护水平逐年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着重围绕水、电、路、沼、厕、讯、住房等方面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全镇人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业建设以做好传统种植、棚栽、养殖、劳务输出为基础,以发展“一园两社三区”为重点,农民收入日益提高;党的建设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根本,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强化党员干部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安全、维稳、精神文明、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有力推动。

  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受阻,回乡潮头日趋增加,农民对发展产业认识不高,技术掌握不全,产业发展困难,在这艰难的关头,镇党委、镇政府以提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目标,结合扶贫攻坚,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富民、镇村共建、旅游带动、生态提升、统筹发展”的发展思路,紧抓县委、县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按照“种养主导、突出特色;做大林果、形成规模;三产联动、协同发展”的思路,通过“政府扶持、园区引领、大户带动、规模发展”的发展模式,深入打造“一心两轴三区”产业总布局(“一心”就是以镇区为中心的旅游产业中心,“两轴”就是以东川、西川两条公路延伸的现代农业示范轴,“三区”就是北部林场覆盖区、西南部苹果栽植区和东部杂粮种植区),形成“稳粮扩果、兴牧促劳”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是党建+服务,让党群关系“连”起来。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核心是建好基层党支部,而一个有战斗力的党支部,关键的一点,就是有一个优秀的“一把手”、“带头人”。基层党组织的基层书记除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还有下派的第一书记,铁边城镇积极发挥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优势,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执行第一书记驻村、村干部坐班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和无缝隙的服务体系。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结合“五个一批”要求,大力推行“党支部+基地+农户”的三位一体产业帮扶路子,实行“项目一带一,技术一传一、困难一帮一”的帮扶模式,采取“2+1”(就是一名科级领导+一名农村党员带领一户精准扶贫户)结对子帮扶措施,动员下派“第一书记”引项目,争资金,帮助村上和农户制定“一村一品、一户一法”的短、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二是党建+公司(合作社),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铁边城镇将扶贫攻坚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探索出“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以党建综合示范点创建为抓手,以“创建发展型党组织,争当带富型党员”为目标,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多措并举,抓典型、创品牌。

  从2015年春季开始,该镇抓住全县发展山地苹果和财政补贴造林项目机遇,积极引进《吴起古镇家庭林场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行“家庭林场”和苹果园区建设。在吕沟咀承包家庭造林一万亩,引领带动发展山地苹果种植1000余亩。2016年在田南湾村侯崾崄组将31户村民538亩集中连片闲置土地承包种植苹果,承包期限为25年、每亩每年费用200元,就一项土地承包费每亩5000元,带给侯崾崄组31户承包费269万元,使闲置土地成为农户的“摇钱树”。同时,辐射带动高崾岘、杜崾岘、田西湾等27户农户自建、自管种植苹果566亩。
 
  如精准扶贫侯孝金说:我本人不能干活,家中重要靠老婆照看,老婆不能远处打工,来了公司,有了园区,我老婆不但可以照顾家里还可以去就近打工,方便了很多,春秋两季按照70天用工时间,每天按照100元计算,就一项家庭林场劳务打工收入7000元。像这样的发展模式在铁边城镇就有三家。
  铁边城镇就是借助公司平台,把产业点建成待业青年的创业基地、无产业农民的就业基地、贫困人口的扶贫基地。如铁边城支部书记李强成立了《吴起县铁边城富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千只羊场一个,种植大棚184座,带领困难群众劳务打工和巩固提高户承包种植大棚。党员许建峰成立《润丰羊子专业合作社》,并发挥党员结对子帮扶作用,每年联系5户精准扶贫户,帮助代养羊子100只,带动周边户型20只以上养羊户12户,帮助周边户型养羊户进行羊子防疫、技术指导和羊子销售等难题,实现农户每只羊子纯利润200元收入目标。如油寺村委会主任高应喜成立了《吴起县油寺绿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新发展25头半封闭式户型养猪20户;在曹渠、油寺、四面窑组半山腰地块,引导群众苹果建园400余亩、条带楸子1000亩;继续巩固曹渠现有34座蔬菜大棚种植,川台种植河北张杂谷10号、15号1000亩。像这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铁边城镇就有11家,为铁边城镇脱贫攻坚增砖添瓦。
  用残疾精准扶贫户曹居青的话说:“能有今天,要说镇领导和村干部的好。过去只是围绕传统产业,收入很低,多发展特色种植认识不高,瞻前顾后,不敢尝试。但是近年来,在包扶领导和村干部的帮助下,镇党委、村支部领导多次到我家给我做思想工作,合作社给我们承诺,提供技术和销售上的服务,于是我率先发展大棚产业,在2016年新建了两座大棚,一棚种香瓜,一棚种辣椒,现在喜迎上市,目前一棚香瓜收入3万元,辣椒预计也可以收入3万,共收入6万元左右,真是天文数字,不敢相信”!
 
  三是党建+创新,让脱贫路子“扩”起来。
  铁边城镇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中,以“支部创特色”为途径,各支部创造性的开展了特色党建活动。如机关支部的“三亮三比三评”、铁边城村党支部的“支部搭平台,党员做表率”、新寨党支部的“两联一带”、王洼子党支部“一联二问三帮”、田南湾村党支部“两抓两强两促进”等等党建+创新模式,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党建活动,而且激发了支部活力,使贫困户在脱贫路上走出一条支部引领开方子、党员参与有法子、群众腰包有票子的产业路子,实现早日脱贫。
  三、几点启示
 
  一是要抓书记、强队伍,突出“战斗力”提升,把主体责任“夯”起来。

  要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党建、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三述职两评议一落实”等制度,进一步夯实党委书记“一手抓”,镇长“全面抓”,副书记“具体抓”,班子成员“分头抓”,第一书记“直接抓”,支部书记“一起抓”的“六抓”责任主体,把“机制利剑”亮出来,继续推行“周亮相、月汇报、季督查、年考评”考核机制和“月通报、季讲评、专项观摩、督查约谈、三个清单”督办机制等措施,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任务落实。
 
  二是抓学习、重宣传,突出“感召力”提升,把亮点工作“唱”起来。
 
  一要在“学”上下功夫。坚持采取集中讲学、培训教学、上门帮学、微信送学、讨论思学、典型助学、观摩感学、远程引学、实践干学、结对互学的十学办法,把党章党规、《准则》、《条例》作为“基础课”,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必修课”,把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专修课”,把与农业生产知识作为“专业课”。二要在“做”上求实效。全面推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村党员搞产业、促增收,机关党员转作风、提效能,镇属单位党员争奉献、提能力”为目标,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通过落实党员承诺、“问题墙+回音壁”等制度,促进党员干事创业,争做先锋。三要在“宣传”做文章。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工作方法,拓宽交流渠道,积极主动邀请各大媒体、电视台、借助今日头条新闻和各级党建网络平台,中做好政策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经济宣传、经验宣传、典型宣传,使亮点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在报刊上有文字、在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让魅力铁边城走出吴起、走秀陕西、走向全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铁边城、来到铁边城、旅游铁边城、品味铁边城。
 
  三是抓典型、创品牌,突出“示范力”提升,把特色做法“摆”出来。
 
  各支部要按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要以服务为大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种养主导、突出特色,做大林果、形成规模、三产联动,协同发展”的思路,大力推广“园区+农户”、“基地+农户”和庭院经济等模式,采取短期和长期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办法,优先鼓励贫困户发展户型养殖、传统种植、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使贫困人口在短期内摆脱贫困的同时有长期产业致富项目。正真走出“双培双带双树”(双培:就是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待业青年、复员军人培养成党员。双带:就是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双树:树党员标杆、树群众发展典型)脱贫路子。(鲁峰 · 李文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22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排查选址风险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向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于近期组织开展一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含分散安置住房)选址风险隐患全面排查。
    2017-04-21
  • 西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弥补产业扶贫缺口

    据介绍,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我区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产业脱贫,共涉及6大主导扶贫产业3816个项目,总投资达1038 50亿元。
    2017-05-03
  • 江西实施教育扶贫六个专项计划

    记者4月25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实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改善、学生营养餐、现代职业教育创新、高校招生倾斜、高校服务能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六个专项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2017-05-02
  • 河北:六大行动计划推动旅游精准扶贫

    从日前召开的河北省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将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社会参与、形成合力、重点推进、分批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推动旅游精准...
    2017-04-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