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产业扶贫举措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09





  6月8日中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烈日当空,十月田镇塘坊村的贫困户李英芳却没有休息,她正忙着在村子里的养猪合作社清洗猪舍,“我们不怕吃苦,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只要我们努力,日子会越过越好。”和李英芳一样,昌江的众多贫困户在政府采取的产业扶贫中尝到了“甜头”,鼓足了干劲儿,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脱贫致富,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
 
  “野猪”变“致富猪”企业+农户=脱贫
 
  “三天前,我们的300头野猪刚刚出栏,收入30万,刨去成本,纯利润18万元。”在昌江县十月田镇塘坊村民富专业合作社,塘坊村驻村第一书记符锡汉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出栏的第三批野猪了,合作社的收入也已经达到90万元。“今年我们计划出栏1500头,按照1000元每头的保底价算,销售收入可以达到150万元,纯利润也就有90万元,年底就可以分红啦。”
 
  十月田镇塘坊村民富专业合作社是昌江县引进特种野猪养殖产业以来,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下投产的第5家养殖基地。据介绍,基地用地由塘坊村250户农户的47亩集体流转土地构成,其中贫困户72户,残疾人户49户。基地建设由县政府投资500万元建设配套设施,设计年出栏量3800头。
 
  “政府利用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在合作社入股,他们就可以解放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在合作社帮工,加上年底分红,就相当于有两份收入,生活肯定不愁了。”符锡汉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由昌江玉绿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同时公司还负责报价回收,确保每头猪的收购价不低于1000元。“市场风险和养殖风险都由公司承担了,我们这些农户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负责把猪养好就行了。”
 
  而在昌江玉绿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强看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是一种“多赢”的局面。“我们企业也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借助我们的优势,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这也间接扩大了我们的养殖规模。”王文强告诉记者,目前昌江县共有2000户左右的农户和公司合作,其中仅半数是困难群众。
 
  塘坊村村民李英芳家里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致贫,以前还可以跟丈夫出去打工,但近年来两个孩子还小,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丈夫一个人身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2016年,塘坊村民富专业合作社成立,政府帮他们入了5股,再加上自己的资金,一共入了7股。同时,夫妻二人还在合作社当起了饲养员,“我们夫妻两人现在每个月领到的工资有5000元,再加上年底分红,一年的收入有六万多差不多七万元,日子比以前好很多。”李英芳说。
 
  符锡汉告诉记者,2016年,塘坊村共有贫困户62户、273人成功脱贫,剩余的6户31人也都加入了合作社,“在今年全部脱贫没有问题。”
 
  哈密瓜带来“甜蜜生活”党员趟出致富路
 
  6月8日下午,在昌江海尾镇五大村委会的哈密瓜种植基地,合作社法人代表李光明正在带领大家休整土地,建造哈密瓜存储加工仓库。“我们今年新建了800亩大棚,贫困户也都加入了,下一步还要扩大规模,致富没问题!”李光明笑着说。
 
  李光明被大家称为昌江种植蜜瓜第一人。早在2010年,时任海尾镇五大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的李光明组织村两委干部,去乐东蜜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看到当地老百姓因种植蜜瓜脱贫致富,李光明暗下决心,要将这一种植模式引进五大村。
 
  “一开始没有人愿意种,怕失败了赔钱,我们就从两委班子开始带头种,第一年因为技术和经验缺乏不太好,但第二年就尝到甜头了。”李光明说,党员干部在种哈密瓜这件事上带了头,后面大家都跟着种了。
 
  如今,五大村委会王品蜜瓜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0亩,发展到1000多亩,在李光明的计划中,这个面积还要扩大到3000亩。
 
  海尾镇政府主任科员陈红山告诉记者,政府对于五大村委会的哈密瓜种植一直很扶持,而小小的哈密瓜也让这个村子的产值翻了十倍。“以前这里种植甘蔗,每亩每年的收益差不多2000元,现在种哈密瓜,每亩每年能收入20000元,村里好多人都盖起了小楼。”陈红山说。
 
  昌江把产业扶贫作为“头号扶贫工程”
 
  据了解,2016年以来,昌江把产业扶贫作为一项贫困人口可持续稳定增收的头号民生扶贫工程,积极探索符合昌江实际的产业扶贫新捷径。按照“12345”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利用“市场之手”带动贫困户脱贫。一大批贫困户在产业扶贫道路上越走越高兴,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截至2016年底,昌江在18个贫困村扶持建成22个特色高效扶贫产业园,2349户贫困户加入产业发展队伍,占贫困户总数的52%,产业扶贫逐步成为昌江贫困户的脱贫“利器”。
 
  昌江县委书记林东说,下一步昌江的扶贫工作重点,将紧紧围绕“准”字标准,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做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确保全县人民共同和谐走进小康。
 
  2017年,昌江计划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确保完成农村贫困人口4373人脱贫(2017年初全县农村未脱贫人口5459人),完成农垦城镇户籍贫困人口9人脱贫,完成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脱贫摘帽任务。(毛雷 吉羽 王海云 符武平)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湖北英山光伏让1400户贫困户增收

    去年以来,英山县把光伏产业作为产业扶贫“旗舰”来打造,英山县人民银行向英山农商行发放5000万元扶贫再贷款后,英山农商行投放1 5亿元光伏扶贫专项贷款,全力支持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2017-06-11
  • 陕西产业扶贫让近40万贫困户受益

    从产业布局来看,陕西布局了2大类8种主导产业、5大类27种小众产业,同时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全省新增苹果种植面积近20万亩、猕猴桃种植4 6万亩、茶叶种植5 5万亩、中药材种植105万亩,发展养殖户10万多户。
    2017-12-13
  • 我国光伏扶贫已帮扶约3万个贫困村164.6万贫困户

    我国光伏扶贫已帮扶约3万个贫困村164.6万贫困户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940个县开展了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建成总规模1011万千瓦、帮扶约3万个贫困村的164 6万户贫困户
    2018-04-26
  • 特色产业助四川雅安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特色产业助四川雅安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四川雅安虎岗村位于荥经县烈太乡北侧,是典型的中高山村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柱产业匮乏、劳动力不足是全村致贫的主要原因。
    2018-06-0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