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好政策组合拳 精准扶贫开花结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5-19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把扶贫工作视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去年习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更强调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五年来,精准扶贫已然在安徽省开花结果。
 
  “扶贫驿站”推进就近就业精准扶贫
 
  今年4月24日,金寨县桃岭乡桐岗就业扶贫驿站正式挂牌启动。近年来,为了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金寨县桃岭乡创新扶贫模式,联动县内28个扶贫车间(基地),打造“企业+驿站+贫困户”的模式,建成安徽首批扶贫驿站之一,让大批贫困户获得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走出一条“输血变造血、驿站扶老乡”的就业脱贫模式。
 
  除了介绍工作之外,在“扶贫驿站”里还设立了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就业社保、金融保险、居家医疗养、电商创业等针对贫困户的服务。同时,驿站还引导企业在当地村镇设立加工点设立扶贫就业车间(基地),提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时灵活的工作,为一些年纪偏大、没有一技之长或有身体残疾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据悉,今年以来,依托金寨县已经建立的28个扶贫就业车间和基地,扶贫驿站先后开展了2次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就业72人,提供了283个就业岗位。
 
  派出25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
 
  为增强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力量,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日前共有250家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派出25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帮扶干部753人,另有90个已出列村原有90名选派帮扶干部保持稳定。
 
  据介绍,按照“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的要求,每个单位原则上负责帮扶1个贫困村,并选派1个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每个扶贫工作队由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副队长、扶贫专干3人组成,第一书记由副处级及以上党员干部或企业中层以上党员管理人员担任。目前在岗的第六批选派干部保持稳定,新增选派帮扶干部作为第七批先期进入人员,压茬做好帮扶工作;新选派单位重点帮扶皖北地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贫困村。
 
  精准扶贫打好政策组合拳
 
  在精准扶贫脱贫中,我省打好政策组合拳,建立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设定“351”政府兜底保障线和“180”补充医保。目前,各级财政已拨付专项补助资金3亿元,代缴2017年贫困人口参保费用4.6亿元。
 
  贫困人口在省内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截至1月底,共累计住院15.73万人次,发生医药费用6.13亿元,“三保障一兜底”政策补偿5.21亿元,补偿比高达85%。着力提升贫困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7家三级医院“组团式”结对帮扶贫困县医院。2016年,为贫困地区农村订单培养医学本科生200人、专科生150人,占全省招生总数的64%;省财政投入450万元,每年为贫困县培训100名骨干医师、100名儿科转岗医生。
 
  统计显示,2016年全省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户减少24.7万户,减少率为33.4%,健康脱贫工作成效初显。为防止返贫发生,我省目前实行“脱贫不脱政策”,已脱贫人口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政府兜底保障。(记者于彩丽)
 


  转自:市场星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陕西出台13项政策“组合拳”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记者12日从陕西省人社厅获悉,陕西省人社厅出台包括拓展本地就业空间、支持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增强就业培训实效、扶持自主创业共4个方面13项29条政策,旨在扎实提升就业扶贫工作实效,增强政策针对性,着力解决不精准问题。
    2017-06-14
  • 精准发力,靖江打出扶贫攻坚“组合拳”

    2015年以来,靖江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级机关部门,对58个相对薄弱村开展挂钩帮扶、精准扶贫,各地涌现出一批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一些落后村由此发生转变。
    2017-07-17
  • 安徽找到金融扶贫“金钥匙”

    截至3月末,全省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1 25亿元,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17年1季度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 87亿元,占一季度发放总量的97 2%。
    2017-05-04
  • 特色产业拔穷根 乡村容颜改穷貌

    特色产业拔穷根 乡村容颜改穷貌

    三元镇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坚持产业扶贫,以生态特色产业为主,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就业扶贫,加强对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培训,让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
    2017-05-1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