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地域资源优势显著,蜜粉资源丰富,为发展蜜蜂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蜂产业是北京园林绿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致富、健康、创汇和生态产业,也是推动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助推首都精准扶贫的特色优选“空中生态产业”,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持生态平衡、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北京市蜂产业以建设“甜蜜事业”为主体,以“建设生态产业,实现养蜂富民”为目标,以推进蜜蜂授粉为重点,以提高蜂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抓基地上规模、抓科技上水平、抓授粉上新路、抓蜂疗上台阶、抓组织上轨道、抓市场上效益,实现了蜂业生产的高质量、高安全、高产量、高收入发展。京郊农民发展养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北京市蜂产业发展迅猛,实现了产业跨越式大发展,形成了“蜜蜂养殖业、蜜蜂产品加工业、蜜蜂授粉业、蜂疗保健康复业和蜜蜂文化旅游观光业”五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小蜜蜂做成大产业,奏响首都养蜂业致富奔小康的甜蜜乐章。
北京蜜蜂养殖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为促进蜜蜂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北京市坚持政府推动和组织管理相结合,不断加快蜂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步伐,先后启动了千户养蜂精准扶贫工程和京津冀现代化蜂授粉服务区建设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现代蜜蜂文化示范园区——北京蜜蜂大世界以及北京市西方蜜蜂育种中心等,实现了保护与发展、服务与管理并举,推动了蜜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促进北京市农业增产、作物增值、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蜜蜂饲养总量达25万群,养蜂户1万多户,行业从业人员2.5万余人,养蜂年收入超万元的超过6500户,最高年收入135万元,蜂蜜年产量735万公斤,蜂王浆年产量8.87万公斤,蜂花粉年产量4.4万公斤,蜂胶年产量2.1万公斤,蜂蜡年产量3.1万公斤。售蜂收入5000万元左右,蜂授粉收入3000万元以上,养蜂年总产值达1.8亿元。
养蜂精准扶贫工程促增收致富
近5年来,北京市蚕蜂站承担了市政府折子工程,启动了养蜂精准扶贫工程,研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促进低收入农户实现养蜂增收致富的相关政策。选取1000户低收入农户实施重点帮扶,在密云、平谷、门头沟等区建立成熟蜂蜜生产基地100个,重点扶持蜂业专业合作组织10个,示范蜂群2万群,举办培训班55期,培训蜂农2万多人次,为重点帮扶对象免费发放蜂群1万群、新蜂箱4万多套、蜂胶采集器2万套、各类科普读物3万多本。2016年,1000户重点帮扶对象生产成熟蜂蜜600吨,产值达1600万元,实现了养蜂脱贫致富。
率先启动蜂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
蜂业气象指数保险是为了增加养蜂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健全蜂业抗风险机制、保障蜂农养蜂增收致富而设计建立的创新险种,是蜂农应对气象灾害时有效的风险转移工具。2010年5月12日,北京市蜂业气象指数保险筹备研讨会成功召开;2014年6月北京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工作在密云区开始试点实施;2015年试点扩大到密云、昌平、门头沟三个区。截至2016年底,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已在北京市试点实施3年,累计参保蜂农达到1121户,承保蜂群10.18万群,投保金额407.1万元,实现风险保障1954.51万元。
养蜂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北京市共有蜂农专业合作社79个,入社社员6000户,占到全市养蜂户的60%;饲养蜂群总数18万群,占到全市饲养量的72%,总注册资金超过1060万元,其中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有6家(最高注册资金346.2万元),总资产近10亿元;从事产加销综合服务的合作社占总数的73.3%,近三分之一的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其中,绿纯、花彤成为北京市著名商标。
基地建设促蜂产业整体形象提升
基地建设是大力推进首都蜜蜂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前提。近年来,通过蜂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家庭养蜂、建设养蜂基地、引进优良蜂种、推广新技术、推进无公害生产、开展蜜蜂文化旅游等工程,有效促进了北京市蜂产品质量和蜂产业整体形象的显著提升。
目前,在北京市11个养蜂重点区建成14类蜂产业基地61个,具有起点高、类型多、覆盖广等特点。其中,国家级安全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区3个(国家标准委评定),中国蜜蜂之乡1个(农业部授予),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基地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基地1个(国家工商总局授牌),无公害蜂产品生产基地19个,绿色蜂产品生产基地3个,蜜蜂健康养殖示范基地8个,蜂产品可溯源监控技术示范基地6个,蜜蜂授粉基地3个,蜜蜂优良品种繁育基地1个,中华蜜蜂保护基地2个,蜂产品深加工基地6个,蜂疗保健康复基地3个;蜜蜂文化观光园6个,蜜蜂博物馆3个,蜜蜂授粉标准化蜂具厂1个。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蜂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在蜜蜂饲养新技术、新蜂种、新蜂具、新蜂药的选育、研发、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基本完成了以下五大体系建设。
蜂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建成先后承担国家、部、市、局级各类蜂业科研与示范推广项目43项,荣获省市局级各类科技推广奖和进步奖15项,完成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建设和推广工作。
专利工作成绩显著由北京市蚕蜂站主持研究并获得专利共32项,实现产值5亿元,增加利税超过8000万元。
蜂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基本建成出台制定国家和北京市地方蜂业行业标准8项,已经运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1项,标准化生产示范户达到2500户,示范蜂群20万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蜂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建成了6个蜂产品可溯源监控技术示范基地,投入可追溯蜂群2000群,建成区县级蜂产品检测中心1个,基本实现了蜂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性。
优良蜂种繁育体系基本建成建成西方蜜蜂育种中心1个,繁育“密云1号”蜂种2000多只,蜂产品生产水平和蜜蜂抗病虫害能力显著增强,蜂产品产量增加30%以上,蜜蜂良种率达75%以上。
蜂产品加工业欣欣向荣
蜂产品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天然保健品,其具有的独特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也给蜂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北京市现有37家蜂业加工、销售企业,其中国家级蜂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60%的企业拥有GMP标准车间,北京市有各类蜂产品销售专卖店、专卖柜6000多个,市场上销售的蜂产品品种有蜂胶、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日化、蜂蛹、保健酒系列等8大系列千余种产品,申报保健食品的功能有免疫调节、抗疲劳、延缓衰老等。
北京市蜂产品流向调查显示,2016年,北京市各家蜂业公司、制药厂、外贸公司消耗蜂蜜2.5万吨、王浆450吨、花粉630吨、蜂胶56吨,蜂产品年销量达2.8吨,年加工销售产值18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800万美元。尤为可贵的是,中粮集团、同仁堂药业以及伊利奶业都已涉足北京蜂产业。
蜜蜂授粉业方兴未艾
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有机果蔬的需求与日俱增,蜜蜂授粉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之一。
2010年,全国蜜蜂西瓜授粉现场观摩会在北京顺义区召开,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做出重要指示;2011年,北京市首次将蜂授粉列入5年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形成山区养蜂以生产蜂产品为主、平原养蜂以从事蜂授粉经营为主的产业发展布局,从而为北京市蜜蜂授粉产业化建设迎来新机遇、开创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2014年2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等领导一行考察了顺义区、平谷区蜜蜂授粉工作,并对北京市近年在抓蜜蜂养殖、基地建设、蜜蜂授粉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做的大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蜜蜂授粉富民工程实现产业化
2007年,北京市在国内率先启动“蜜蜂授粉富民工程”,成立9支蜜蜂授粉专业队,提出“蜜蜂授粉架金桥,养蜂农业双丰收”的产业化体系,并引进新型高产授粉蜂种、授粉蜂专用蜂箱,大力推进蜜蜂授粉富民工程,加强蜜蜂授粉专业队组织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建设,完善蜜蜂授粉服务跟踪信息库,引导养蜂者与种植业生产者按照互惠互利方式推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蜜蜂授粉良种繁育基地2个,蜜蜂授粉蜂专用蜂具生产基地1个,蜜蜂授粉示范点7个,蜜蜂授粉专业合作社4个,授粉专业公司1家,授粉专业队10支,年培育微型授粉专用蜂群3万群,利用蜜蜂为各种作物、果树、蔬菜制种等授粉推广面积超过70万亩,农业总增产值达6亿元,节支3200多万元。蜜蜂授粉业实现蜂农、果农、瓜农、菜农多赢,已成为京郊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开创京津冀蜂授粉联动新模式
2016年起,北京市启动了“京津冀现代化蜂授粉服务区建设工程”,为京津冀提供蜜蜂授粉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创了京津冀蜜蜂授粉联动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已为北京顺义、平谷、通州、大兴、海淀、昌平、密云、延庆、房山等区县以及为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新疆、内蒙古、海南、四川等省市提供授粉服务,授粉面积达到100万亩,直接增加农业产值10亿多元,节支60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京津冀蜜蜂授粉产业的协同发展。
蜂疗保健康复业悄然起步
蜜蜂医疗康养业是利用蜜蜂活体、蜂产品等,通过口服、外用、物理疗法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产业。目前,北京市有蜂疗基地3个,开展以中医蜂疗为特色的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结合蜂针、蜂蜡和蜂产品制剂进行治疗。
另外,蜂产品健康体验店把科学消费蜂产品理念,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宣传到各个社区。
蜜蜂文化旅游观光业脱颖而出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动蜂产业功能拓展,弘扬蜜蜂文化、传播蜜蜂精神,促进了蜂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的有机融合。
蜜蜂文化观光园建设目前,北京市共有各类蜜蜂文化观光园6家,蜜蜂博物馆3家,每年举办各类蜜蜂文化主题宣传活动20余次,累计接待参观10万余人,实现经济效益2500万元。其中,密云区白龙潭“蜜蜂大世界”、黄峪口中华蜜蜂谷、门头沟区绿纯蜂业的蜂彩馆及房山区中华蜜蜂博物馆等均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蜜蜂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市农业嘉年华兴建“蜂彩世界”主题展馆,并以蜜蜂授粉、中蜂割蜜节、荆花文化节、蜜蜂文化观光园及蜜蜂博物馆等为主体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道边蜂场现代化改造已成靓景在密云区、怀柔区和房山区统一修建了集蜂产品销售、养蜂和旅游为一体的“蜂舞云间”“蜂彩小屋”和“采蜂小屋”等共计49间,使蜂业特色旅游和蜂农增收相结合。
着力强化五大产业支撑
未来5年,北京蜂产业将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新型城乡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机遇,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蜂业发展理念,着力强化“五大产业支撑”,即政策支撑、科技支撑、资源支撑、人才支撑和体制支撑;着力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即组织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蜂文化科普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蜜蜂授粉服务工程、组织化提升工程、规模化养蜂示范工程、优良蜂种繁育工程、蜜蜂病虫害绿控工程、濒危蜂种保护工程、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程、蜂产品深加工与新品开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多功能拓展工程。
以转变蜂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现代蜂业先进技术和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使北京市蜂业技术推广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富民体系更加发达、蜜蜂文化体系更加繁荣,实现首都蜂产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王星 钟耀富)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