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奏响雪域高原乡村振兴“新牧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2-04





奏响雪域高原乡村振兴“新牧歌”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用标准打造国家级牦牛产业“新版图”纪实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坚持以“有机之州”为统揽,以“标准化+”为抓手,持续推动牦牛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的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雪域高原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歌”。截至目前,甘孜州已建成九龙牦牛、亚丁牦牛核心场2个、扩繁场2个,建成理塘、甘孜等牦牛特色产业园区8个,牦牛全产业链产值近65亿元。


  推动“靠天养畜”向标准化转型


  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美誉,牦牛产业是甘孜州支柱产业、潜力产业、特色产业,更是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民生产业。一直以来,甘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牦牛产业发展,将牦牛产业集群作为“州长工程”“县(市)长工程”,在甘孜、石渠、德格、白玉、色达、炉霍、道孚、新龙、理塘、康定等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集群建设,推动牦牛产业从“靠天养畜”向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转型。


  据了解,甘孜州聚焦牦牛全产业链的良种、饲草、养殖、加工、品牌、科技支撑等关键环节,先后出台《甘孜牦牛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汇编》《牦牛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3年规划》,完成和在建省级、国家级农业(牦牛)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个,主导或参与制定牦牛产业相关行业标准1项、州级地方标准18项。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标准化建设思路,甘孜州在甘孜县率先启动牦牛养殖“国省联创”标准化试点项目,搭建涵盖通用保障、养殖技术、动物防疫、产品质量、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等为一体的牦牛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同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发智能溯源系统,集成平台监管功能,采用智能耳标,做到“一牛一码”,满足“产、供、销、溯”全链可追溯,实现“智慧大脑,无感监管”。2023年,该县共加工销售牦牛10000余头,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


  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羽翼更丰”


  以“甘孜模式”为样本,甘孜州市场监管局将标准化示范成果向全州复制推广。截至目前,已在石渠、色达、理塘、德格等县建成牦牛有机标准化养殖基地18个,在全州有机牦牛发展核心区建成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300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培育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2家、州级4家,培育农民专合社省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家庭牧场1个,产业集群辐射引领专合社(村集体经济组织)205家,带动农牧户4.97万户,户均年增收6015元,以产业核心区为中轴,铺开全州牦牛标准化发展的“新版图”。


  甘孜州内各企业主动将标准化理念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精准开展缺失标准研制与落后标准更新。截至目前,已制定发布企业标准7项。其中,甘孜县康巴拉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制定的Q/51KBL001-2022《牦牛肉胴体分割》,是全州首个牦牛胴体分割类标准,填补了甘孜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推动牦牛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羽翼更丰”。


  如今,标准化正沿着产业链不断延伸。据介绍,甘孜州市场监管局围绕牦牛产业相关的甘孜藏餐、特色小吃等,组织制定《甘孜藏餐通用规范》地方标准和《“稻城亚丁味道”菜品制作规范》团体标准,联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川滇藏毗邻三市州农牧区集体聚餐管理规范》,以标准为导向,为全州各牦牛肉特色藏餐经营场所提供全链式标准化服务。


  “从养殖、屠宰、深加工、冷链仓储到上市销售,甘孜牦牛实现了'牧场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管理。”甘孜州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标准化+品牌化”擦亮“金字招牌”


  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也是敲开市场大门的“通行证”。为了擦亮甘孜牦牛“金字招牌”,该州积极推行“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全力打造“亚克甘孜”牦牛区域公共品牌,14家经营主体16个牦牛产品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利用农博会、西博会等平台,在成都、广州、杭州等地开展“亚克甘孜”牦牛品牌推介活动14场次,康巴拉牦牛肉入选全省100个精品培育品牌和第九届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品牌……“亚克甘孜”正逐步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甘孜州牦牛存栏214.08万头,占全国的12.04%、全省的42.98%;牦牛出栏49.71万头,牦牛肉、奶产量分别达6.7万吨、11.05万吨;23家龙头企业营业总收入超过4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363元,牦牛全产业链产值达64.42亿元。


  甘孜州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立足全州牦牛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开展标准质量提升和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工作,不断提升牦牛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以更高标准赋能牦牛产业发展,助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和显示度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为甘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标准力量。(记者 颜伟)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