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大别山区,千峰叠翠,溪水潺潺,一条条盘山公路如同银链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沟通了一个个美丽乡村,也串联起“诗和远方”,引来八方游客。
红色是文化底色,绿色是发展亮色。在安徽省六安市,当地将“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资源相结合,走出一条“红绿融合”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赋能添色。
以路带“旅”点燃乡村旅游新引擎
六安,是一片红色热土。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有一条绵延800里的中国红岭公路,串起红军广场、大湾村、梅山湖、立夏节起义旧址、斑竹园红色小镇、汤家汇红旅小镇等红色景点,带动沿线村民走上“致富路”。
以中国红岭公路为主线,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为游客量身定制了“传承红色基因 驶向'两源两地'”精品旅游线路,“重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吃红军饭”等系列活动。
让场景发声、让历史说话、让观众参与,2023年,金寨县在汤家汇镇打造 “十万剧场”,融合时下流行的“沉浸式戏剧”和“元宇宙科技”两大形式,正式推出安徽首部红色沉浸式戏剧《立夏》和结合元宇宙科技的VR《星火相传》互动剧情体验。
据了解,“十万剧场”带给游客“人在戏中走”的沉浸式体验,同时结合数字孪生、空间计算、动作捕捉、VR等科技,让年轻人“穿越时空、化身英雄、完成任务”,体悟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图景徐徐铺开,绿色正在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沿着中国红岭公路,一路好风光。走进金寨县油坊店乡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层层茶园与周边的湖光山色构成一幅天然画卷。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动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大力发展制茶品、观茶艺、听茶人说茶事等茶园旅游,越来越多农家乐挂起“茶体验”的招牌。
“可以期待,大别山将成为一座茶叶'主题公园',让茶业更好成为大别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万红说。
串“珠”成“链” 打造全域旅游“IP”
今年4月16日,六安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67名来自上海的游客乘坐“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抵达六安,开启为期5天的红色文化与春日风光相融的疗休养之旅。
“这次六安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是一次难忘的春日之旅。” 饱览六安“不一样的风景”,不少游客在这里收获了一个充实而美好的假期。
去年4月,六安市文旅局与上海头部旅游企业共同成立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联盟,并签订“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13次,2600余名上海游客乘坐专列来到六安。
依托丰富的“红色”“绿色”资源,近年来,六安积极打造“1+ 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延伸串联起六安市四县三区,涉及80个乡镇,52个3A级以上景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全面梳理、整合、挖掘沿线文旅资源,将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资源串成线、连成片,打造大别山全域自驾旅游“IP”,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别山“黄金观光线”“生态富民线”和“人文历史线”。
截至目前,六安市已建成2条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1条省级旅游精品线路。9个红色景区(景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15个红色景区(景点)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建成3A级及以上红色主题旅游景区13个。
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活动、中国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红色之旅徒步大会……近年来,一系列文旅活动及赛事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六安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六安市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提升,各景区积极延长消费链、丰富沉浸式业态、增加互动体验环节,旅游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据统计,今年1至4月份,六安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次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2%和9.85%。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