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斗村: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1-17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记者近期在闽北山区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采访发现,近年来,当地立足自身生态禀赋,及时转变“砍树为生”的发展理念,引进云灵山旅游、承天药业等产业项目,培育壮大“富硒”萝卜、龙斗杨梅等“土特产”,努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力带动村财增收、群众致富。2022年,龙斗村村集体收入达18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9万元。


  “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


  龙斗村山环水抱,空中俯瞰形如飞龙,故而得名“龙斗”。远处青山如黛、郁郁葱葱,一湾碧水绕村而过;村舍错落有致,庭院干净整洁,道路两侧丹桂飘香……金秋时节,走进龙斗村,一幅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以前,只要村里没钱花了,就招标采伐一片山场,一年又可以对付过去。”年逾古稀的冯开云曾长期担任龙斗村村干部,他说,龙斗全村有8.7万亩林地,山多是龙斗村最大的优势。但过去,龙斗村的乡亲们吃饭靠吃山、村财靠砍树。


  然而,竭泽而渔非长久之计。随着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少,龙斗人越来越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坐吃山也空。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龙斗村及时转变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划定生态公益林、营林补绿扩绿,把森林保护起来。


  在龙斗村村民文化广场一颗古樟树下,冯开云忆起往事:“从前我们这儿有‘借寿’习俗,就是剥一片树皮回去,讨一个‘长寿’的吉利。这棵百年老樟树当时差点就要枯死了,幸亏发展理念及时转变,这棵古树得以枯木逢春。”


  护林带来的好生态,让龙斗村如今依旧可以“靠山吃山”。不过,与以往相比,“吃”法大不相同。龙斗村村支书梁伯安说,2012年,龙斗村以福禅溪及两岸旅游资源为依托,引入福建云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峡谷漂流、野外露营等生态旅游项目,不少龙斗村村民也因此吃上了“旅游饭”。


  收拾房间垃圾、更换房间“三件套”、清洗卫生间……一大早,云灵山温泉度假酒店服务员、村民熊婷就和同事们一起整理酒店客房。熊婷说,她于2014年7月加入云灵山旅游公司,目前月收入3000元。“离家近能照顾家人,收入比较稳定,一举多得。”


  在龙斗村,像熊婷这样实现就近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福建云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祖良介绍,去年,云灵山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超过30万人次,稳定带动村民就业60人,临时性季节用工每天达120人以上。


  青年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随着龙斗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开始返乡就业。龙斗村村民赖佳林是个“90后”,此前在南平市延平区从事电子销售工作。2013年初,得知村里的峡谷漂流项目正在“招兵买马”,赖佳林火速报名并顺利就业。经过多年努力,他已从最初的销售岗位晋升至部门主管岗位,目前他的月工资收入将近8000元。


  游客纷至沓来,一些村民也从中觅得商机。每逢周末,村民戴华光和妻子元小平都格外忙碌。为了让游客品尝到新鲜可口的农家饭菜,他们俩通常一大早就在厨房忙活起来。最近几年,看到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戴华光将自家农家乐的经营面积从100平方米扩大至300平方米,每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


  龙斗村良好的发展态势,也燃起了一些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情。锄草、施肥、修剪枯枝……清晨时分,在龙斗村一处山坡上,杨梅种植大户、新农人田荣和几位村民正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35岁的田荣此前先后在福建厦门、河北保定等地工作。2015年返乡过年时,他看到村子变美变靓,不少游客前来游玩,于是在自家杨梅林里套种水蜜桃、蜜柚、油茶等作物,同时发展林下养蜂项目,现在每年年收入超过30万元。


  依托产业协会,组织骨干前往福安参观学习现代化设施农业种植;定期邀请专家到村里为杨梅巡诊治病,为种植户发放“杨梅管护周历”……在田荣的带动下,龙斗村30多户农户先后加入了杨梅种植与蜜蜂养殖的队伍,村里4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迎刃而解。


  村民在家门口能就业、可择业


  杨梅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值1400多万元;“富硒”萝卜种植面积1200亩,年产值1800万元……记者采访发现,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龙斗村还因地制宜发展杨梅、“富硒”萝卜等“土特产”,积极引进承天药业、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项目,努力让村民在家门口有事干、有钱赚。


  “我和爱人都在承天药业上班,离家不到一公里,两个人一年工资加起来有七八万元。”对现在的日子,村民王和柏很知足。“村民在家门口不仅能就业,还能择业。”南平市民政局干部、龙斗村驻村第一书记游旭辉说,目前有10多家企业落户龙斗村,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还有200多人从事蔬菜、杨梅种植等农林生产,村民有经营、工资和财产等多项收入。”


  “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龙斗村的变化,村民李垂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里铺上了柏油路,建起了党建文化长廊,有了自己的公园和环溪漫步道,还开发了沙雕艺术创作基地、农耕文化园,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村子越来越美,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舒畅。”


  村子发展起来了,还要想方设法让村民受益。梁伯安说,为提升村民的获得感,这些年龙斗村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划出30万元,为60岁以上的老人缴纳城乡居民医保费用、发放重阳节慰问金,对考上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实施奖励。


  “好生态给龙斗带来了好日子。”游旭辉说,未来龙斗村将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杨梅、萝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争取带动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群众持续增收。(记者 张华迎)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