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耿马:做活“土特产” 打造农民致富“金钥匙”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6-17





  今年以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充分挖掘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通过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等措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有力助推“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


  深挖“土”的资源。围绕“糖、茶、果、菜、牛、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采取“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方式,开展资源大调研活动,深挖县域内开发潜力巨大的本地乡土优势资源,做足“土”文章,为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夯实基础。调研显示,全县境内共有甘蔗41万亩、茶12.6万亩、坚果24.6万亩、蔬菜20.25万亩、橡胶62.77万亩、中药材7.62万亩,肉牛存栏7.3万头。立足调研结果,结合“7个万”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探索适合耿马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集中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为基础,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为助推全县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110个。


  放大“特”的优势。依托耿马“边”的区位优势及交通、资源等独特优势,结合全县“一轴三线四园三节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着重在农业产业“特”字上下功夫,放大“特产”效应,以“县抓布局、乡(镇)抓产业、村抓特色”为发展思路,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农民意愿、市场需求等,因情制宜,因村制宜,帮助每村选定一个特色产业,最终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新发展格局,成功打造了翁达村的藤篾鼓凳、班卖村的“贡米”、芒抗社区的“金丝凤梨”、芒团村的白棉造纸、老厂村的“黄瓦小米辣”、尖山村的魔芋、芒见自然村的乡村旅游等一批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逐步让更多的农民口袋富起来、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乡村靓起来、农业强起来,做活“特”字文章。


  提高“产”的效益。围绕“一县一业”规划,把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作为蔗糖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通过改制,将3户制糖企业彻底改为民营企业,先后引入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上海绿赛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云南紫辰集团等16户生产企业,着力开发了“糖成品、蔗渣、糖蜜、滤泥、蔗叶蔗梢综合利用及其他”“5+N”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糖、酒、纸、饲、肥、新材料”6大类34个产品的“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全产业链格局,成为全国首个全闭环蔗糖全产业链,做精“产”字文章。境外甘蔗基地稳定在12.5万亩;2021—2022榨季,甘蔗工业入榨量207.29万吨,蔗糖产业综合产值达86亿元;蔗渣、糖蜜、滤泥综合利用率均达100%;成功打造“景戈塔”“白象”“三箐山”“大湾江”4个白砂糖品牌;有蔗农2.3万户12万人,蔗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7%,蔗农人均甘蔗收入7000元以上。


  转自:云报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