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方水域波光粼粼,连绵成片;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划一,向阳而列;一个个高密度养殖桶,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走进位于湖北赤壁市的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随处可见的“渔光互补”元素,向外界展示着这座滨江古城的振兴动力。
“向天‘借’阳光,靠湖求发展,我们要在这里谱出一首新的‘渔光曲’。”华润赤壁日曜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张弦豪情满怀。2022年底,设计容量350兆瓦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首批光伏组件在赤壁市并网发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以提供近4.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当地供电部门从网架规划、流程优化、并网服务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稳步提升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赤壁,这片因赤壁之战而扬名的县域,自古与“天时”“地利”渊源已久。
来到位于赤壁市赤壁镇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处处是三国文化印记。凤雏庵下,银杏参天,庞统隐居时巧献连环计的故事广为流传;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指点如画江山;拜风台上,羽扇轻摇,浩荡东风沿江而起……摩崖石刻的“赤壁”二字清晰可辨。临江远眺,江面上笼着淡淡雾霭,仿佛穿越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赤壁有句谚语,‘十月泥鳅翻肚皮,不等鸡叫东风起’。传言说,诸葛亮当年就是专门请教本地百姓,通过观察泥鳅的变化,才‘借’来了‘东风’。”拜风台前,讲解员周媛绘声绘色地给游客们讲述着历史故事。
在赤壁,“借东风”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时下,发展的“东风”正在这座历史名城劲吹。和“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样,新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记者来到位于赤壁高新区的武汉高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薄膜自动化生产车间,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一张又一张汽车漆面保护膜随着卷轴打捆下线。
“小小一张膜,科技含量可不少。”该公司总经理谢晓忆介绍,汽车漆面保护膜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又称隐形车衣,延展性好,还能防化学腐蚀和锐器划伤。“新材料迭代快,科研创新是关键。”该公司以一支包含5名博士在内的研发团队为核心,自主研发生产出的太阳能光伏背板用氟膜,在全国市场颇有名气。
“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底气。”谢晓忆说,2018年在赤壁投产以来,公司平均每年增收约1亿元。得益于赤壁高新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高正新材料的三期项目已在赤壁顺利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5亿元。
动动鼠标,人造光、人工降雨等智能种植技术在中国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的大数据驾驶舱里得到直观呈现。古时可遇不可求的阳光雨露,正乘着数字技术的“东风”,汇集在赤壁的茶园里。
走进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大数据平台项目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对茶园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平台上,茶园里每棵茶树的生长情况都一目了然。
“监控发现叶片长势不行,就需要施肥;发现叶片发黄或虫害,就需要采取生物手段防治。”赤壁茶发集团项目工作室技术员武嘉骏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园内已建成数字化茶园500多亩,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了气象监测站、智能灌溉系统,配备了土壤墒情监测仪,可对茶园环境、土壤、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多年前,赤壁青砖茶从这里运上万里茶道。如今有现代科技的助力,青砖茶在品质上更有保证。”武嘉骏说。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赤壁市茶园面积达到16.5万亩,茶叶年产量达7.1万吨。
赤壁市还规划建设15.5平方公里高新产业园区,瞄准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大健康三大赛道,已落户工业企业243家,其中规上企业116家。2022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69.6亿元,实现税收11.95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
往事越千年,从“借东风”的故事到“渔光互补”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赤壁正持续引入“能源清风”,做大“科技旋风”,做强“数字新风”,书写产业发展由弱到强、由传统走向创新、由历史奔赴未来的新篇章。(记者 惠小勇、潘志伟、梁建强)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