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抱团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换挡提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4-21





  “去年,我们酿了近3万斤酒,销售情况非常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3万元。”这两天,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寺后村党支部书记蔡东锋正忙着在洛神花共富工坊里察看今年的酿酒情况,眼里满是收获的喜悦。


  尝到了“酒”的甜头,蔡东锋琢磨着得扩大生产规模。思来想去,寺后村可种植的土地不多,所以蔡东锋把“算盘”打到了山区乡镇——花桥乡的头上。


  花桥乡塘波村空有土地资源,却苦于没有项目。两地一拍即合,探索“党建联建+飞地共富”新模式,一起种植洛神花,抱团发展、共赢合作。“我们‘牵手’塘波村又增加了100亩洛神花种植面积,收获约14万斤鲜果。”蔡东锋介绍,一亩地保底可收入6000元。


  不仅如此,今年,郑宅镇还成立了洛神花共富工坊,与杭坪镇、花桥乡、虞宅乡、大畈乡、中余乡五个兄弟乡镇签约,在山区进行扩种,提高洛神花鲜果供应量。“我们计划扩种洛神花300余亩,将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个,带动农民增收200余万元。”郑宅镇镇长周康杰表示。


  像这样“1+1>2”的效应还发生在浦江县很多乡村。近年来,浦江县聚焦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这个最大短板,迭代创新联村抱团、整镇抱团、跨镇抱团、全县抱团、跨县抱团“五重抱团”和国企出力、民企助力“双重给力”的“5+2”发展模式,构建形成党建联建共富示范带,推动“村村有项目、村村能共富”。2022年,全县140个“五重抱团”项目和20个镇企、村企抱团项目分别实现收益4547万元和3792万元,为共同富裕注入了源源动力。


  “你的状元面来咯。”在前吴乡毛家村的吴莱状元面馆里,村党支部书记吴珍阳当起了掌勺的大厨,“村里没啥特色,但是几乎家家都会做面。”


  为了推广吴莱状元面,吴珍阳带着村干部四处摆摊烧面,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跑,从村口到镇上再到城里,“状元面”也跟着这支队伍一步步走出去了。


  “以前最多卖个五六千元,现在最少能卖五六万元。”村民吴金珠做了几十年的手工面,如今,村里统一收购、包装、销售,做再多的面也不愁卖不出去。随着吴莱状元面的名声越来越响,毛家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最初的5万元到120万元的飞跃。


  正如毛家村的蝶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主体不能缺位。浦江县大力实施“村村有项目、村村能造血”行动,硬核推动村干部唤醒“沉睡资源”。如今,集体种养、劳务创收、夜市经济、众筹创意等15类村村有项目“消薄”模式在浦江乡村探索成型,59个共富工坊规范运行,1401个村级造血项目实现收益1.6亿元,发展形成了一批花海村、民宿村、游乐村。


  乡村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浦江县加强政策保障,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级项目奖补、贷款贴息;设立“强村专项贷”,提供5.5亿元村级项目启动资金;每年安排3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落实村级项目用地;对用地、建设和物业经营等26项税费可免则免、可减则减、可返则返。


  抱团共建,强基争先。“越抓村级集体经济,党员干部想干事促发展的干劲越大,老百姓对党员干部的支持率越高、称赞声越多。”浦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县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10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分别达89%、36%,6年来的年均增长率达53%。


  如今,强村富民的“共富花”已经开遍浦江各地,全域组建起了56个产业振兴党建联建,十里八村抱团谋发展,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浦江正迎着花香昂首向前。


  转自:农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