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网站近日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324号(农业水利类188号)提案的答复,围绕“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产业”“加快丘陵山区特色农产品机械化作业的推广”三方面内容,回应了关于继续做好脱贫攻坚过程中落实的农业产业项目的提案。
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延续产业扶贫工作机制和主要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政策支持。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过渡期内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和帮扶举措,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脱贫县聚集资源要素,突出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集中打造1—2个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强化规划引领。指导832个脱贫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向脱贫地区汇聚,推动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分明、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三是加大资金投入。2021年,中央财政专门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2021年、2022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衔接资金1561亿元、1650亿元,其中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比重已超过50%。
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产业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统筹,强化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支持,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取得积极成效。一方面,完善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提出在全国规划建设一批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20年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2020年、2021年共支持建设约5.2万个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新增库容1200万吨以上,覆盖脱贫县545个。另一方面,以加工产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309个农业产业强镇,其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覆盖58个脱贫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覆盖261个脱贫县、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覆盖370个脱贫县的400个乡镇,持续引领当地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工作,首批31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63个重点县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加快丘陵山区特色农产品机械化作业的推广 丘陵山区地形条件复杂,种植品种多样,机械化发展难度大。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丘陵山区特色农机具研发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推动机具研发。农业农村部按照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要求,系统梳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专精特农机装备的需求情况,查找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弱项,引导和支持农机研发制造单位加大投入,解决小型、小众机械缺乏问题,破解“无机可用”难题。工信部加快甘蔗收获机、丘陵山区通用动力装备及高效机具等10余项亟需重点产品工程化攻关,目前切断式甘蔗收获机等已经实现批量应用,丘陵山区果园多功能作业系统、蔬菜移栽、马铃薯轻简高效种植等技术装备已成功研制。二是强化政策扶持。2022年,会同财政部选择部分丘陵山区较多的省份,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支持当地探索从研发到应用一体化推进的方法、路径和措施。同时,加快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三是提高补贴标准。2021年,会同财政部印发《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将果树修剪机、果园作业平台、茶叶杀青机等丘陵山区特色产业所需机具纳入全国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明确丘陵山区省份可重点围绕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和特色农业生产亟需机具,将部分机具补贴额测算比例由30%提高至35%。四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成立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的通知》,要求指导组专家编制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资料,协助技术推广人员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工作,指导各地举办农机装备现场演示和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活动。同时,制定适宜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推进农作物和果园茶园种植标准化,推动果园茶园建设改造,提升机具作业适应性,提高机械化生产作业效率。(记者 周岩)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