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征程 一路高歌——甘肃省合作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6-17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愿望。过去,合作市属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合作市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精准发力、砥砺前行。2017年,合作市在全省实现率先脱贫摘帽,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延长产业链 深栽“摇钱树”


  清晨,合作市那吾镇多河村民西合道加将收购好的250多公斤牦牛鲜奶交付给合作社。


  “合作社投入建设鲜奶储藏冷冻库后收购量变大,我不仅收购了本村的鲜奶,还将附近村庄的鲜奶全部收购,一天保底能挣300多元。”西合道加说。


  合作市多河更知地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15间冷藏室,收购着附近村庄200多户群众的鲜奶,年收购鲜奶量达5万多公斤。合作社将鲜奶储藏冷冻后运往外地批量销售,解决了以前牧民所产鲜奶容易腐、无处销的困境,极大地提高了牧民的收入。


  近年来,合作市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全力引导和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有效推动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不断夯实农牧产业走深走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到239家,平均每个村就有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


  开垦田园地 拓宽“聚宝盆”


  田园花海旁,桃木色的文芳农家乐牌匾显得古朴风雅,由于博拉村村民杜文芳炒的一手农家好菜,庭院前总是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品尝我炒的农家菜,生意很好,一天能赚500多元呢。”杜文芳说。


  博拉村位于合作市北部,距离市区仅半小时路程,区位优势明显。依托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乡村旅游现已成为了该村群众增收的大产业。


  近年来,合作市下足“绣花功夫”,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产业,增强“造血”能力,形成文化旅游、生态畜牧和特色种植等一系列撬动可持续致富的有力“支点”,全面提升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大幅度提高群众收入。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183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


  办学集团化 培育“小花朵”


  下午6时,合作市仁占后村民拉毛杰便急匆匆地赶到勒秀镇仁占后双语幼儿园门口,准备接孩子回家。“以前孩子没处送,六岁之前,不是在土里滚,就是在河边玩,家长成天提心吊胆。现在好了,送进幼儿园,不但学会了很多知识,而且我们外出挣钱也不用为孩子的安全担忧。”拉毛杰说道。


  “现在村上的幼儿园和城里的没啥两样,开发孩子智力的各类玩具器材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开心、吃得放心,家长高兴。”合作市勒秀镇仁占后双语幼儿园老师李秀菊说。


  近年来,合作市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累计投入3.25亿元,新建中学1所,新建扩建幼儿园14所,改扩建学校7所,新增校舍面积8.04万平方米,学前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实现了全市教育均衡发展。


  转自:甘肃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