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海西州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收官决战,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扶志扶智,激发致富内生动力。海西州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思想教育,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利用本地方言扶贫政策宣传音频,通过广播电视、大喇叭等载体平台,开展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感恩教育宣传。组织优秀第一书记、脱贫光荣户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报告团宣讲活动,巡讲25场,听众近万人。结合10.17扶贫日活动,开展“脱贫光荣户”评选表彰活动,选树扶贫典型48个,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困难群众心怀感恩,激发脱贫信心和致富动能,形成脱贫户示范带动、典型引领的风潮,对全州上下齐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决战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就业扶贫,发挥民生保障作用。海西州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把就业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帮扶困难群众就业,持续群众增收。通过设置保洁、绿化、护路等多种类型的公益性岗位安排政策托底岗位2303个,确保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家中有一人就近就地稳定就业。为422户脱贫户发放“530”小额信贷共计1689.6万元,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以创业促就业,发挥“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发挥带贫益贫作用,带动就近就业134人,让困难群众稳定增收。
保险扶贫,兜牢返贫致贫底线。海西州继续推行“脱贫保”“防贫保”商业保险,防止建档立卡脱贫户和农牧区困难群众因病、因灾、因意外、因重大疾病、因学等原因返贫致贫,从源头筑起返贫致贫“拦水坝”。2020年投入州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0万元,对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购买“脱贫保”商业保险,2020年为22人报销6.2万元,总体报销比例达到了91.36%。2020年投入州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0万元,为全州农牧区困难群众购买“防贫保”商业保险,2020年为82人报销40.46万元,总体报销比例达到了78.82%,兜牢了群众因病、因灾、因意外等原因返贫致贫的底线。
多元产业,困难群众增收有道。海西州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守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困难群众稳定增收上来。全面排查产业帮扶项目,着力发展牛羊养殖,旅游,枸杞、藜麦、蔬菜种植等优势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发挥到最大。乌兰县茶卡镇依托茶卡盐湖通过提供食宿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困难群众100多户发展民宿、农家乐、盐雕制作的产业,每户每年增收6万元以上;德令哈伊明、都兰开泰、乌兰金泰哇玉、天峻湖源等企业通过畜禽、畜产品交易,清真牛羊肉定点屠宰及销售,为15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岗位,带动周边200余户困难群众发展养殖业,让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成果。海西州一方面鼓励困难群众发展产业,一方面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一方面为州内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搭建销售平台,多种举措推进消费扶贫。建立消费扶贫产品目录,我州16家农牧产品供应商的45款产品被国扶办认定为扶贫产品,4家企业上线国家“832网上农副产品销售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我州农牧产品的销售渠道。组织州内优秀的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参加2020中国(深圳)国际生态农业暨食品博览会、“苏青一家亲,消费助扶贫”2020东西协作·消费扶贫青海优质农特产品展销会,大力推介海西农副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鼓励引导全州各企事业单位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消费大礼包”2.2万余份,销售额达620余万元。在州内28家加油站开设消费扶贫专柜,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2020年通过线下线上渠道共销售海西特色农产品4.18亿元,完成了省定的消费扶贫目标任务,农牧民困难群众通过参与就业、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提供原材料等方式让家庭持续稳定增收。
转自:柴达木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