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这一重大胜利,让贫困地区发生了“当惊世界殊”的沧桑巨变,给贫困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兰渝铁路修通后,物流成本降了一大半,电商生意一年比一年火。”甘肃陇南宕昌县召藏村村民李伍彦说,家乡的中药材卖得越来越俏。如今,100多个贫困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贫困村通光纤比例达98%……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快速发展,每个贫困县都有了特色鲜明的扶贫主导产业。
——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易地扶贫搬迁让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安居,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义务教育三保障全面实现,出行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
——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通过精准扶贫,基层干部、扶贫干部本领明显提高。脱贫质量不断提升,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各地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稳定性大幅提升。
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为什么能创造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强化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凝聚起磅礴的攻坚力量。福建厦门市赴临夏帮扶工作队领队邱武伟介绍,厦门通过援建扶贫车间、动员企业投资兴业、点对点组织外出务工,帮助2万多名临夏贫困群众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20年前10月,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安排90.5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齐发力,消费扶贫规模超过3300亿元……
——精准扶贫提高脱贫实效。“每年都有几百万人来我们这里玩。”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龙建梅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分类施策,引导年轻人搞乡村旅游、中老年人养牛羊、留守妇女做传统苗绣,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2019年的14668元,千年苗寨面貌一新。
“中国的减贫密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动力是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这些经验是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减贫治理体系,也是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记者 顾仲阳)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