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钢铁行业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定经营“双线”应对,保持了生产平稳增长、价格小幅回升、效益逐步好转的行业运行态势,但也面临原燃料价格高位、成本上升、出口下降等困难。”10月26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0年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表示。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仍然面临着原燃料价格上涨、出口困难等问题,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等行业三大痛点仍未解决。
屈秀丽认为,面对国家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钢铁行业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要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立足优势、抢抓机遇,更好地布局谋篇高质量发展,成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坚力量。一是加强行业自律,有效控制产能释放。二是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大力降本增效。三是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努力实现低碳发展。四是加快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五是聚焦根本任务,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钢价既难以大幅下降也难以大幅上涨
2020年,我国重大投资项目的启动和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复苏,拉动了钢材需求,钢铁生产保持平稳,产量小幅增长。从季度看,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二季度增长1.7%,三季度增长10.3%。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份我国粗钢产量78159万吨,同比增长4.5%;生铁产量66548万吨,同比增长3.8%;钢材产量96424万吨,同比增长5.6%。“我国钢铁行业下游行业快速复苏,拉动需求增长明显。根据测算,1-9月份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 7.69亿吨,同比增长8.94%。”屈秀丽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我国钢材价格逐步回升,但总体水平低于2019年。从分月情况看,4月份起钢材价格呈逐月回升走势。从成本看,钢价难以大幅下降。从供应看,钢价难以大幅上涨,钢价将相对平稳,继续呈小幅波动态势。“在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钢铁企业提高效益困难较大,目前铁矿石、煤炭、焦炭和废钢价格均处于高位,并且呈上涨态势,钢铁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屈秀丽分析。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9月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收入33970亿元,同比增长5.44%;销售成本30661亿元,同比增长6.13%,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0.6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079亿元,同比下降7.27%;利润总额1375亿元,同比下降9.46%,降幅呈大幅收窄态势;平均销售利润率4.05%,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
钢铁企业效益同比小幅下降或持平
2020年,我国钢铁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同比降幅明显收窄。从分月情况看,6、7、8、9月连续四个月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预计全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有望实现利润1800亿元左右,同比小幅下降或持平。
屈秀丽认为,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大于钢材价格涨幅,是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我国钢材价格指数下降了0.09%,而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了31.25%。”屈秀丽表示。
从趋势看,我国出口钢材呈逐月下降态势,进口钢材呈增长态势,若考虑进口钢坯增加的情况,6-9月份呈现我国粗钢净进口的形势,这既有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也有我国需求较旺、价格相对稳定的驱动。
6月份以来,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的差异,我国连续4个月粗钢净进口。“随着海外市场阶段性恢复、钢材产品价差逐渐缩小,四季度我国钢材进口量环比将减少,钢材出口将有所回升,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将下降约15%,进口量将增长约60%。”屈秀丽认为。
四季度下游钢材需求将继续恢复
当前,我国已经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快速复苏,带动钢铁需求显著增长。后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深化,“六稳”“六保”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将为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完整、最齐全的钢铁工业体系,具有产业链相对完整、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技术自主性较强的产业优势,具备“制度有优势、政策有空间、市场有潜力、产业有基础、投资有方向、改革有目标”的有利条件,钢铁行业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满足下游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实现行业平稳运行。
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会员单位的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四季度我国钢铁企业订单较为饱满,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大部分会员企业对市场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四季度,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国家‘六稳’‘六保’政策落实的带动下,下游钢材需求将继续恢复。但随着北方天气转冷,用钢需求强度将有所下降,钢铁产量增幅将有所回落,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超过10亿吨,同比增长3-5%。”屈秀丽分析。(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