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Python(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上天”“零基础入门,小白三天也能学会”……近期,社会上涌现出各种人工智能速成班,声称可以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的逆袭。但有调查发现,这类机构往往存在讲师水平参差不齐、学员简历造假、培训效果被夸大等问题。
据相关部门预测,到今年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有效人才缺口将达30万人。一边是人才严重短缺,一边却是培训市场的疯狂。
速成班乱象多
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产业,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但行业出现的“虚火”也给了一些培训机构投机取巧的机会,消费者对此要进行冷思考。
据悉,有高校大四学生在销售人员的鼓动下,报名了Python课程,三个半月的学费为24800元。而该学生去上课时才发现,高价培训竟然是坐在教室里学习线上课程。
此外,培训机构号称与数万家名企保持内推合作关系,但真正能够获得内推资格的寥寥无几。而“学完Python,可以上天”的广告语也涉嫌虚假宣传。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Python并不等同于人工智能,只是人工智能的工具。类似上当受骗的案例并不少见,这不仅严重损害学员的利益,也破坏了人工智能培训市场的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2600家,各地方政府共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270多项。企业普遍反映缺乏人工智能人才,而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入,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产业,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但行业出现的“虚火”也给了一些培训机构投机取巧的机会,消费者对此需要进行冷思考。
专家表示,针对培训市场出现的这些乱象,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跟进,以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目前看来,这类速成班大多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介入调查,对违法者依法依规进行处罚,这样才能达到规范宣传、规范市场的目的。
亟待规范跟进
人工智能产业要想健康发展,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规范。不仅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针对该市场培训乱象拿出全面治理方案也是关键所在。
8月4日,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我国相继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对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规划,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国统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学监管、培训有序开展、学生自主选择的格局。
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2019年我国地方政府共出台276项涉及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政策,超过2018年的259项,从内容看政策更加细化。
2019年2月,《青少年机器人培训》地方标准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施,旨在规范青少年机器人培训工作,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提升培训服务质量,共同促进机器人教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广东鼓励支持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类新平台、新技术依法依规开展教育活动。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的校外线上培训活动,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000元,或不超过60个课时,或不超过3个月。
显然,人工智能产业要想健康发展,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都应规范。不仅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针对该市场培训乱象拿出全面治理方案也是关键所在。
新职业风口已至
新职业人才需求暴涨的背后是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了大量人员就业。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包括区块链、5G、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台在内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我国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科技浪潮。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文支持15大新业态发展,线上教育、无人经济、新个体经济、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不仅为新职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还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新职业人才需求。
7月23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需要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人、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人、电子竞技员近200万人、电子竞技运营师近150万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均达到125万人。
有关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报告也指出,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人,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求比例严重失衡。如果不加强人才培养,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突破1000万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新职业人才需求暴涨的背后是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了大量人员就业。
目前,新职业普遍面临着人才需求旺盛与人才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将通过线上数字化的方式着力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同时,技能类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目前,农业经理人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颁布。其他技能类新职业的技能标准开发工作已列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工作计划(2020-2022年)》,预计年内基本完成。(依琰)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