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 进口压力不断显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7-31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玉米价格下跌明显;而国内玉米供需偏紧,国内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进口压力不断显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艳涛表示。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内外玉米价差已扩大到638元每吨,并呈不断拉大之势。杨艳涛指出,国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而需求骤减,美国玉米期末库存创下33年来最高水平。同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乙醇需求减弱,加上疫情造成运输受阻,共同对国际玉米价格形成压制。

  从国内看,首先,国内玉米供需趋紧,产需缺口扩大强化了玉米价格上涨预期。其次,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玉米贸易曾一度停摆,阶段性供应短缺引起价格上涨。再次,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玉米饲料及加工需求持续向好,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由2月份的37%提高到5月份的67%,玉米需求不断上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侯丽薇认为,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可能使得未来一段时期玉米进口继续增加。“尤其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农产品供应链受阻的情形下,过度依赖单一国家进口的模式存在贸易风险。”

  专家表示,国内外玉米价差倒挂的局面短期内较难改变。从长远看来,要加强对玉米及替代品进口的监测预警及调控,保障国内玉米产业安全。进一步强化对国际市场的监测、研判和预警,对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因时因势实施有效调控,确保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实施进口来源多元化,提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能力,进一步拓展新的进口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全球玉米供应体系,特别是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玉米生产潜力较大国家的经贸往来。

  同时,要立足保障国内玉米生产供应安全,加强政策调控与支持。稳定玉米优势产区,保障国内玉米供给,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制度,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扶持玉米下游加工企业,降低企业由于生产性成本上升而造成的影响。

  此外,要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国内粮食流通体系。统筹安排玉米生产、加工、储存及运输,促进“南猪北养”,在主产区适当发展玉米深加工项目,以达到原料就近加工转化、减少流通风险;调整储备布局,在玉米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增加储备,以防发生紧急情况时保障供给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加强铁路及水路等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运输快捷、便利、安全、有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理)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