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效技术近十几年的发展和普及,“换脸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电影中,让演员“返老还童”,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甚至“起死回生”,让很多以前无法实现的场面得以与观众见面,提升了观众观影的体验。
通过“换脸术”,用户还可以随时自我带入影视剧情中,满足自己的明星梦。然而,“换脸术”一经推出就遇到巨大争议,随之带来的隐私泄露、诈骗风险等令人担忧。“换脸术”到底是什么?它将带来哪些改变?
银幕流行“换脸” 合成特效令人惊叹
很多网友不经意间发现,刚刚过去的2019年,电影银幕上“换脸”火了。
电影《大约在冬季》中有一段1991年齐秦演唱会的段落。近60岁的齐秦无法回到年轻时的状态,最终这场戏依靠“换脸”技术完成。国庆档热门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回归”单元中,有一段任达华和惠英红年轻时候的惊鸿一瞥,同样也做了面部的年轻化处理。李安执导的《双子杀手》更是通过最新数字技术实现了50多岁和20多岁年轻版两个威尔·史密斯在银幕上对打的视觉奇观。
早期的影视圈对于角色年轻化的方式,最简单粗暴的就是找一个更年轻的演员。但这显然会带来表演的割裂感,无法呈现出一名演员不同年龄的表演层次。而采用化妆遮盖的方式,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时候就需要特效技术了。
特效对于“脸”的塑造能力越来越强,现在的技术正在帮助导演呈现出他们想要的效果,尤其是在时间跨度很大的影片中。比如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爱尔兰人》整体回顾了当时美国的黑帮史,是对一个时代的回顾。这时候,用同一个演员由年轻到老年的经历,更能体现出时间的无情、衰老与被遗忘的伤感。因此,影片中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和乔·佩西等几位70多岁的演员,依靠“数字减龄”技术减龄到40岁左右,特别是男一号德尼罗,在电影中更是展现了中老年各个年龄段的样貌。
当导演希望呈现“时间魔法”时,就更需要同一个人来完成。比如,大卫·芬奇的《返老还童》中,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角色跨越了老年到婴儿。2013年,《速度与激情》系列核心角色之一保罗·沃克在拍摄期间不幸离世,剧组找来保罗·沃克的两位弟弟,利用电脑合成图像与真实镜头拼接的方法,让保罗在银幕上“重生”,不仅让故事剧情更加完整,也完成了对演员的缅怀,令人惊叹。
人工智能技术加持 “换脸”已被广泛应用
“上传自己的‘脸’,就能把诸多明星换成你的‘表演’”。去年9月,一款号称“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换脸App,将高深的AI换脸技术简化、门槛降低,让很多网友享受到科技进步的乐趣,满足了网友猎奇、美颜、社交等需求,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几乎一夜间爆红网络。
而早在去年年初,一段借助“AI换脸”制作的1994版《射雕英雄传》已在网络上流行,剧中黄蓉扮演者朱茵的脸被换成演员杨幂的,虽然五官不同,但换脸后的表情、动作自然流畅。
专家指出,这些能够轻松在视频中实现的“换脸”技术,是一种被称为“深度伪造”的人工智能技术。
“深度伪造DeepFake”,由“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和“Fake”(伪造)结合而成的新单词,一般即指我们熟知的“AI换脸术”,是一种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基于人工智能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它能“以假乱真”,不仅伪造照片,还能实现换脸、模仿真人语言和动作,创造出不存在的人物及活动。
在医疗领域,利用AI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医学影像采集效率与图像质量,实现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另外,“深度伪造”技术可以为视频配音,轻松实现多种语言随意转换。通过“深度伪造”,还可以增加老照片的分辨率,模糊的珍贵老照片一键变“高清”。
记者在淘宝上搜索“AI换脸”,也能找到大量机器合成的音视频。十几块钱就能享受到商家提供的这样的定制服务;自己使用手机App也可以进行“换脸”制作。有PS“换头换脸”的商铺,只要手持照片,就能换背景,与明星合影,或者将人物的“头”完美“嫁接”到明星身上,不仅能正脸替换,还能将侧脸换成正脸。也有淘宝卖家表示,可以定制AI视频换脸,做成“穿越大片”、形象包装、“收集”明星祝福等。
技术是“双刃剑” 监管须与时俱进
然而,从“换脸”技术面世开始,人们就对它所可能带来的巨大危险深表担忧。
已有报道指出,“换脸”技术被应用于各类欺诈、侵权活动,以及被用于制作淫秽色情视频等。尤其令人防不胜防的是,在“AI换脸”技术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就算是一个做工粗糙的视频,也可能会在“以讹传讹”中给无辜的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伤害。此外,众多视频模版涉及公众人物、影视音乐作品的版权问题;用户也可能在二次传播中逾越法律红线,如有人直播换成明星脸骗刷礼物,甚至伪造重要公众人物视频,别有用心地制造混乱。
相对于“换脸”技术本身,安全风险更集中于人脸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目前,“刷脸”支付、认证等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AI换脸后,用户的面部信息面临被泄露的风险,不仅可能让用户“丢脸”,还有可能让用户丢钱、丢清白、丢信用等。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国家有关部门也及时做出部署。去年11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制作、发布、传播非真实音视频信息的,应当以显著方式予以标识;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使用者利用基于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的虚假图像、音视频生成技术制作、发布、传播谣言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辟谣措施。新规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去年12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新规也将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技术是中立的,但使用技术的人是有立场的。专家普遍认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监管手段与方法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要求。“AI换脸”不能是人工智能的“裸奔”,监管规定的出台,有助于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创作者对“换脸”技术的使用必将更加谨慎。
转自: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