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价格暴涨风险提升 市场亟须规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29





  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显然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当然,这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炒作,及时清理打击,保证这一新兴行业能够良性运转。


  近日,“炒盲盒”火起来了,个别盲盒最高溢价50倍,为买盲盒一年花费70万元等消息令众多网友感到震惊。而不得不说,继潮鞋外,盲盒逐渐成为掏空年轻人钱包的新方式。


  “盲盒”营销起源于明治末期的日本,当时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年期间为了处理尾货、清理库存都会销售福袋,福袋中内容不会事先公开,但往往会放入高于福袋标价的商品。尽管福袋的价格通常并不高,但百货公司福袋的生意却好起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新年期间的常规促销手段。


  事实上,盲盒是一种潮流玩具,里面大多装的是一款表情呆萌、设计时尚的人偶玩具。盲盒的方式类似于福袋,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知道里面是哪一款人偶玩具,购买者在打开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而正是这种未知性让众多消费者欲罢不能。因此,年轻的盲盒爱好者除了收藏之余,盲盒价格的暴涨也影响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


  盲盒暴涨形成泡沫


  “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不少盲盒中毒者如此自嘲。


  据了解,盲盒指的是装有玩偶或手办的盒子,外包装不显示玩偶的外观。正是这种营销手段,满足了购买者的好奇心以及收藏爱好者寻求刺激等心理。而在众多盲盒品牌之中,泡泡玛特无疑是最火热的一个。


  从泡泡玛特官方提供的用户数据来看,在年龄方面,18岁至24岁的占32%,25岁至29岁的占26%,30岁至34岁的占20%,其他年龄段的占22%;在性别方面,女性占75%,男性占25%;在职业方面,白领占33.2%,学生占25.2%,个体经营户占8.7%,教职人员占12%,其他的占20.9%;在收入方面,8000元至20000元的占90%,其他的占10%。


  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水对媒体表示,盲盒之所以火暴,离不开它的产品设计以及玩法本身的深谙人性。首先利用玩家的猎奇心态和赌徒心理。其次按季度推出新系列,产品设计有套路。第三,打造情感承载物,是当代年轻人的解压方式。第四,年轻人新兴社交货币,潮玩会友。第五,测评视频,玩家直呼过瘾。最后花式玩法,线上获得同样体验。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郑宁看来,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让人上瘾。正是因为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加强了人们对购买盲盒结果的预期心理以及可能会获得的惊喜感。售卖盲盒的商家可能存在虚假宣传,盲盒产品可能是盗版产品。盲盒的受众很多是未成年人,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低,可能成为利益受损害的当事人。


  事实上,盲盒的炒作行为已经形成了泡沫,而限量版的盲盒玩偶是否等同于那么高的价值,一直是个疑问。有人称,盲盒之所以炒作起来,是因为其带有赌博性质。那么盲盒是否存在着法律风险、经济风险?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盲盒应该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有奖销售,因为消费者付费购买的就是盲盒,只是购买时不确定盲盒内究竟是哪款产品、价值如何。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从法律角度而言,这并非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而获得的奖品。如果炒作盲盒内的某种具有一定稀缺性或收藏价值的产品,这种炒作的泡沫大小主要取决于这种产品真正的价值。如果炒作的盲盒内可能存在具有一定稀缺性或收藏价值的产品,则这种行为部分带有赌博性质。


  不仅仅是新品盲盒销量暴增,二手市场的暴涨更加令人震惊,根据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这个交易平台共成交30万个盲盒,每个月发布闲置的盲盒数量相比前一年增长了320%,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了几十倍。


  据了解,由于下游二手交易市场利润巨大,非盲盒爱好者投机现象明显,对市场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暴涨或暴跌的盲盒价格会影响到玩家的财力以及兴趣,对刚刚起步的产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上游能够重视IP授权与原创IP打造,中游借助新零售风口打造无人零售优势,下游有相应政策及行业规约加以管制,中国盲盒行业还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亟须行业规范


  产业异常火暴的同时,必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二手盲盒进行再次交易等事件。根据闲鱼数据,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39倍。


  有资深人士表示,青少年追捧盲盒,表达了他们对生活惊喜的期待,也是一种童心的延续。令人不安的是,盲盒背后的炒作者、投机者可能将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变作一种资本的游戏。


  北京市亿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网经社特约研究员董毅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盲盒的炒作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但是这种行为如何定性,其实还是有争议的。包括有些盲盒的内容上是否符合我们现有的法律规定,可能也是存疑的。包括整个盲盒运作的流程本身是否能够合法合规都是非常有争议的。这个产业目前还不成熟,还需要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去考量。


  据了解,原价几十元的商品因为“稀有”而被炒至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其市场价值远远超出其本身价值。


  对此,网经社研究员蒙慧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热门的产品有利于产业在短期内快速的发展,但是以“炒”出来的方式将产品推向价格不受控制的局面则是不利于产业良性发展,无论是炒鞋还是炒盲盒,尽管有市场需求量的影响,但大部分还是倒卖者或商家的宣传手段,还是需要规范行业的发展模式,回归常态而不是“畸形”发展。


  据了解,像盲盒这种并不是大众主流的爱好型市场产品,为何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市场炒作呢,而这种炒作又为何能够将市场的价格推向如此夸张的高点?


  张星水分析称,任何能够在市场上流动的商品,一旦具有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稀缺性,必然就会招来那些专门利用这种流动性与稀缺性赚钱的“炒家”。伴随着市场发展壮大,盲盒必然会得到投机者的青睐。


  事实上,盲盒的价值确实多由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来决定的,这意味着如果此类市场被投机、炒作的心态绑架,以至于炒作者越来越多,纯粹的消费者越来越少,其市场价格便会在盈利的预期下不断推高,形成纯粹由观念堆砌出来的泡沫,因为行业监管亟需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监管。


  对此,董毅智律师表示,如果进行监管,可能要针对其行业特点出具单独的监管条例或者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关键点是,谁来监管,如何确定监管部门。然后才涉及到监管的法律规定,最后在监管的实施措施上可能难度也很大。因为他跟很多传统的行业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盲盒市场亟须规范。有业内人士表示,首先,市场监管部门应规范盲盒的经营秩序,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行为、虚假广告和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查处。


  “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显然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当然,这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炒作,及时清理打击,保证这一新兴行业能够良性运转。”有专家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该如何出手规范这类新兴交易,如何遏制这种疯狂炒作的行为,如何打击不透明交易,都是需要认真面对的新课题。(记者 丁琦)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