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几年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制走到了尽头。
近日,工信部发布公告称,自今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2015年3月24日发布的、被业内人士称作动力电池“白名单”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停止实施。而“白名单”的取消,也让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进入新一轮激烈竞争中,群雄逐鹿的时代到来。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趋势愈加明显,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地位水涨船高,其中,中日韩电池厂商“三分天下”,目前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掌握在中日韩企业手中,包括松下、LG化学、宁德时代等。在中国,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及实施多年的电池“白名单”制的加持下,中国电池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腾飞的速度足以证明这一点。
不过,未来,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新老竞争对手的持续发力,中国电池企业还能否保持优势地位值得关注。
首先,老对手日韩电池企业正在卷土重来。过去两三年,中国电池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宁德时代等代表性企业,订单雪片般飞来,可谓是供不应求。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中国企业本身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实力过硬外,还有外在因素的影响。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补贴。此前由于政策等多种原因,部分外资企业电池没能进入“白名单”,这样一来,相关配套的整车企业便无法拿到补贴,也因此,不少企业转而选择中国电池厂商合作。而今,随着“白名单”的取消,这方面的限制逐渐消失,离开中国电池市场一段时间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逐步回归,包括LG化学、三星SDI、松下等在内的电池厂商已宣布大幅提升在华产能的投资计划,可谓是来势汹汹,他们的扩张,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电池厂商。
其次,新对手欧洲企业乃至政府正在逐步掌控电池供应主导权。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欧盟委员会部分官员一直呼吁欧洲企业自产电池,以在未来电动汽车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而今,他们已经有了实质性行动,今年6月中旬,瑞典电池初创企业Northvolt宣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将在瑞典开建欧洲首个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Northvolt还与大众集团合作,计划在德国建立第二座超级电池工厂。此外,PSA集团和电池制造商Saft希望组建一个欧洲财团,联合生产电池。在政府方面,德国承诺提供10亿欧元资助欧洲区域内的电池生产,以减少欧洲车企对亚洲电池厂商的依赖。
可以预见的是,数年之后,欧洲本土电池生产将成气候。虽然宁德时代等部分中国电池企业进入了宝马、大众集团等汽车巨头的电池供应链体系,但并不是对方惟一的选择,一旦欧洲本土厂商能提供足够多的高质量电池,那么无论是欧洲车企还是欧洲各国政府,都更易偏向本土厂商。
最后,下一代电池技术开发竞争激烈,包括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等。以固态电池为例,日本正在举全国之力研发固态电池。去年6月,日本国立研究机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宣布,启动第二阶段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项目,合作成员包括丰田、日产、本田等车企,以及松下、GS汤浅等电池厂商,三井化学、旭化成、东丽等材料厂商。此举可谓是集中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部力量,攻坚固态电池技术。NEDO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申请,日本占到一半,远远高于中国。
虽说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还存在很多技术难题和商业化难点,但一旦技术有所突破,其优势远远大于目前主流的锂电池技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像触屏手机取代按键手机,技术革新足以颠覆任何现有的市场格局。
随着“白名单”的废止,中国庞大的市场体量引来了“群狼环伺”,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洗牌”,中国电池厂商,即使是头部企业也需要居安思危,不要被眼前的盛况和庞大订单迷花了眼,应多多思量未来之路怎么走。(张冬梅)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