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调低2018年海外业务目标后,其市场拓展仍无起色。记者获悉,截至9月30日,中国中车海外订单签约额不到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与全年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5亿元)目标相去甚远。
中国中车人士透露,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中车海外订单签约额同比大幅下降6成左右,仅完成全年任务20%。中国中车今年在海外市场拓展上恐将与2017年一样,无法完成目标。"当前,全公司上下均感到走出去异常艰难。"上述人士说。就当前中国中车海外市场严峻形势和应对措施,记者函询党委宣传部,原宣传部部长表示,中国中车相关部门负责人正在更迭。截至记者发稿,中国中车对此没有回应。
中国中车2018年签订合同公告也显示,截至9月30日,中国中车共签订合同34笔,总金额1260亿元,其中海外合同5笔,总金额仅80.55亿元(约合11.65亿美元),海外合同金额仅为全部合同的6.39%。中国中车人士表示,即便算上金额过小,未公布的海外合同,前三季度的海外订单签约额也不会超过15亿美元。中国中车公告显示,2018年已签订的5个海外合同分别为:南京浦镇与伊朗工业发展与革新组织(IDRO)签订的35.8亿元的地铁车辆合同;青岛四方与阿根廷交通部签订的17.55亿元地铁车辆合同;中车山东机车与德国DB Cargo AG签订的6.5亿元货车合同;中车太原机车与印度尼西亚PT Mega Guna Ganda Semesta公司签订的13.9亿元货车合同;中车资阳机车与印度尼西亚美嘉公司签订的6.8亿元的机车、客车合同。事实上,中国中车2017年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就远不如预期,2017年海外签约额仅完成约57亿美元(约359亿元人民币),为全年任务90亿美元的63%。为了减轻海外部门的业务压力,中国中车在2018年年初适当调低了全年海外市场计划额度,至70亿美元。"没想到这个任务还是难以完成。"中国中车人士说。
就当前海外业务遇到的问题,中国中车主管海外业务的副总裁楼齐良在2018年度国际业务工作会议上指出,中车产品逐步失去价格优势和部分重大项目丢标是签约额指标未能完成主因。中国中车总裁孙永才更直言,中车在海外拓展上存在整体合力、核心技术、质量管控和经营理念上的四大短板。为扭转海外市场严峻形势,楼齐良要求中车要通过海外市场划分、推进海外投资并购和整合旗下海外机构等手段实现。显然,从成绩上看,这些"药方"对中车海外市场拓展还没有起到作用。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中车海外员工人数已近5100人,资产达300多亿元。中国中车自成立以来,累计新签海外订单近200亿美元,国际业务收入达64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不只中国中车,中国铁路装备企业近期在走出去过程中,均遭遇"寒冬"。中国中车兄弟企业、中国另外一家铁路央企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10月10日发布《前三季度新签合同公告》显示,截至9月30日,中国通号海外业务签订合同总额3.7亿元,中国通号人士透露,中国通号今年海外签约额目标为4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上半年,中国通号海外签约额不到全年目标的10%。同时,中国通号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通号海外市场收入2.6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30%。
中国通号解释称,海外业务收入减少是海外工程项目进度调整导致。中国通号党委宣传部亦对记者确认了当前海外市场的严峻形势,回应称,受海外项目运作周期长、项目招标延期、取消等不确定因素影响,2018年上半年,中国通号海外项目新签合同额未达预期。中国通号人士表示,当前中国通号海外业务拓展十分艰难,鉴于公司储备订单同样紧缺,中国通号2018年海外新签合同恐无法完成任务。(作者:路炳阳)
转自: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