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AI企业亏损:人工智能遭遇商业落地之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19





  一场围绕人工智能如何商业落地的突围赛已经打响。


  6月13日至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在上海举行,同时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峰会上正式启动。


  峰会现场,亿欧公司创始人黄渊普发布《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称,过去一年,产业对人工智能期待值很高,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收获却很少。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AI企业亏损。


  人工智能产业雷声大、雨点小,AI正遭遇商业落地之痛,是业界人士的共识。


  腾讯公司副总裁、AI Lab负责人姚星认为,目前对于实际应用场景来说,人工智能只是辅助手段,而不是决胜力。比如出行方案规划,人工智能提高的只是人工效率,巨大的经济效益源于原行业的潜力,而真正的人工智能产业的产值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应用门槛大幅降低,过去企业探索应用场景时需要深厚的数学统计技术,但随着人工智能开源软件的普及,企业只需基于国外研究的工程进行复制。


  “人工智能产业缺乏的不是算法,而是如何更好地转化成工程手段。”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副主任、Petuum创始人兼CEO邢波说,人工智能太高深了,为人所知的有自动驾驶、医疗等应用场景,其实最普通的土木工程领域,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但是这些小的应用场景很少有人关注。


  在邢波看来,其实并不需要团队专门为某个细分的场景定制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完全可以用土木工程的思路,把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分解成不同模块,进行标准化,就像螺丝和螺母,可以在不同的工业领域根据需求进行组合,“即插即用”,使它能够覆盖不同需求的工业领域。“原始数据在一开始就要考虑应用场景需求,建立机器学习的标准方法库,在不牺牲算法性能的前提下,将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型或是系统框架进行高度模块化设计,分步实现各个功能,使它可以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如Petuum即将推出的AI医疗系统,可以模块化成医疗图像的识别和解读、病例解读、药物推荐等,和医生的工作流程相匹配,医生就可以通过组合的方式各取所需。


  “用土木工程的视角来看待人工智能产业,它的实验方法应该符合工业标准,可以被重复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把它当成艺术品一样观赏,更不能闭门造车。”邢波说,人工智能,行业落地无处不在。


  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国家相关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市经信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等承办。大赛共设“人机交互、无人驾驶、医疗创新和智能机器人”四条主题赛道。(刘禹 王春)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