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严重不足将制约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09





  1月25~26日,2018全球自动驾驶论坛在武汉举办。会议期间,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智能汽车人才总量不足2万人,我国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严重不足,这将严重制约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zhinengwanglianqiche
(图片来源:互联网)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再度强调了发展智能汽车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并表示行业需认真落实国家人才规划相关部署,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汽车战略谋划与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
 
  可见,发展智能汽车,人才是关键。目前,如何医治智能汽车人才焦虑症已经成为行业内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智能汽车人才“虹吸效应”凸显
 
  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预计不足2万人,所调研的企业中90%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类相关人才在整个研发团队的占比不足5%。其中,尤其是汽车信息安全领域,目前汽车信息安全人才不足100人,远远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目前整个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深入。“汽车+IT+通信”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非常稀缺,是急需培养的高端行业人才。此外,调研还发现,目前中国在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方面的人才奇缺,总量严重不足。
 
  不仅如此,目前我国从事智能汽车研发方面的人才分布也比较分散。部分新造车企业直接将研究院布局在美国、德国等地,就近招募本地研发工程师;传统车企的相关研发人员则分布在前瞻技术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等机构。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研究员刘义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都属于新兴产业,各国都在探索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就研发工程师而言,对于不同的岗位,各个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标准都不统一,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
 
  “目前我们与中国面临的困境一样。从事AI的研究人员,他们本身不具备汽车方面的知识,懂AI还懂汽车的人才非常缺乏。”美国智能网联车辆协会会长ScottMcCormick说。
 
  刘义认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在中国的“虹吸效应”已初现端倪。而“虹吸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就是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因此,如何找到智能汽车增量人才和存量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路径,如何激发智能汽车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此外,燃料电池汽车专家、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认为,除了数量上短缺以外,人才的质量和流动性也值得行业格外重视。他表示,以前行业内人才流动很难,现在人才虽然流动起来了,但却不大有序,恶意挖人的现象比比皆是,经常是把企业的一个团队全部给挖走,这对整体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高校人才培养顺势而为
 
  有行业专家认为,自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以来,国家频繁出台各项政策,整个行业在快速向前发展。但是,人才培养有周期性,因此才会出现高校供给端人才输送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导致智能汽车人才短缺的现象。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杨殿阁表示,2017年他感受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以前汽车系的学生只在机械和动力两大类招生,但去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本科生都在电子大类中招生,并按照车辆工程电子信息方向进行培养。他还告诉记者,以前他所教授的智能交通课,不会涉及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内容,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内容已逐渐融入到课程中。
 
  的确,目前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多所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型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目前,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已牵头成立了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该中心就是以跨学科交叉研究为基础,深度融合各学科之间的发展特色而建立的。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和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马钧认为,当前是高速发展、跨界和碎片化学习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在逼着所有人从十几岁一直到七十岁都要不停奔跑。在他看来,汽车学院的学生只学汽车、整车专业的人只做整车、电子专业人只搞电子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汽车行业的人才,既要懂汽车还要懂电子和金融。
 
  不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表示,目前各个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师的学术研究都在积极向智能汽车方向转移。不过,据他所知,目前本科生的课程中涉及到智能汽车方面的内容仍然较少,大多数仍以选修课方式呈现。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相关的课程与课题研究就会比较多。但整体而言,我国智能汽车方面的人才确实十分短缺。
 
  对此,杨殿阁也表示,目前整个行业对于智能汽车方面的人才需求和研发需求很多,已经多到让清华应接不暇,未来这种人才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可见,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正在倒逼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做出改变,而复合型的核心技术人才则越来越成为未来各个企业争夺的焦点。实际上,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调整,行业内人才短缺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多维度解决人才短缺瓶颈
 
  刘义认为,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已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因此,行业内的人才也应该呈现出“跨行业、高融合的特点。
 
  徐向阳告诉记者,除了高校的培养,企业本身对智能汽车人才的培育十分重要。对此,有行业专家认为,首先企业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从企业内部选拔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工程师进行相关培训。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各自的人力资源配置计划,选择特定的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联合培养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人才,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等方式,为有志于汽车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专项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也能使企业与高校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海外人才的方式,在特定的海外市场,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积极引进所需的人才。实际上,目前广汽、吉利、长安等多家自主车企一直在积极引进海归人才,尤其是在积极发展智能汽车的关键时期,各个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海外人才引进的方式。
 
  杨殿阁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研发智能汽车的环境非常好,也很具有优势,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海外人才回国工作。这些人才并不是由国家号召而来的,而是被国内新机遇所吸引。
 
  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高校与企业的努力外,行业内还需要适时启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工作组人才交流与服务机制,合力打造行业内开放的人才服务与交流平台,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解决我国智能汽车人才短缺的问题。(记者韩忠楠)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产业发展尚属探索期 主题公园低水平开发亟待突破

    产业发展尚属探索期 主题公园低水平开发亟待突破

    在消费升级和旅游概念受宠的当下,主题公园已经成为备受资本市场热捧的朝阳产业,国内主题公园也已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然而,在“狼多肉少”的时代,过去一年虽然可以看到有不少主题公园春风得意,赚得盆满钵满,但失意者其实...
    2017-05-09
  • 石墨烯产业发展加速 谨防陷入低端陷阱

    石墨烯产业发展加速 谨防陷入低端陷阱

    在过去的一年,石墨烯行业标准不断明晰,高品质石墨烯薄膜制备水平显著提升,石墨烯粉体应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验证,石墨烯行业大浪淘沙,逐步进入去伪存真的关键发展阶段。
    2018-02-22
  • 警惕“智能化”口号下的工业机器人非理性泡沫

    警惕“智能化”口号下的工业机器人非理性泡沫

    全国有20多个省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发展,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了40个,短短几年时间,机器人企业的数量超过了800个。
    2017-05-10
  • 人工智能产业园盲目跟风投资 园区空心化问题亟待破解

    人工智能产业园盲目跟风投资 园区空心化问题亟待破解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利好政策不断传出,各地政府、企业都在大举上马人工智能园区项目。业内人士表示,盲目跟风投资导致部分人工智能产业园入驻率过低或者入驻企业良莠不齐,园区空心化问题亟待破解。
    2017-07-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