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科技支撑 中药材种植业亟需摆脱“成长的烦恼”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02





  “中药农业比很多领域农业发展要落后很多年。”近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养殖专委会理事长王卫权在云南昆明举行的中药农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种植技术培训班暨优质药材产销对接会上如是说。
zhongyao
(图片来源:互联网)
  2017年,农业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要在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强力推进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的大省;近3年有22个省份发布了中药材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各地方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逐渐加强,有些省份更是将中药材产业视为支柱产业。
 
  然而,面对中药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中药材种植业却因缺乏科技支撑和标准规范而苦恼着。“技术升级所需科研投入费用太高,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极其缺乏,中药材品种太多,特性明显,机械化难度太大!”汉广集团董事长刘守杰感慨良多。
 
  品类差异大、加工环节多 中药农业亟须提高生产力
 
  “近年来,有规模的中药材基地越来越多,规范性也大幅提高,且呈现投资多元化、以企业为主体的良好态势。但规模化基地的总量仍严重不足,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程度、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有待提升。”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志安说。他表示,中药农业基地规模的扩展过程和规模化基地的有效管理,不仅需要组织机制的创新,而且需要科技创新与支撑,否则既不可持续,又无法起到引领与带动作用。
 
  据郑志安介绍,中药材基地的规模化管理,包括中药材种植管理、收获管理和产地初加工管理三项内容,每一项都包括多个环节,如中药材种植管理包括种子种苗、场地选址、土地整理、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等;中药材收获管理包括采收的时间和植株部位;产地初加工管理包括药材的净制、切制、干燥、包装、贮藏等,每道工序都关系着药材形成商品的质量。
 
  如此众多的环节,是中药农业不同于普通农业的一大特点,也是导致产业发展现状的因素之一——基本上每个环节的机械化程度都不高,“山药、黄芪的采挖,枸杞、菊花的采摘,总体上还是以人工为主,工具简陋。”郑志安说。
 
  所以,中药农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用工多、雇工难、人工费用高。“人工费用支出多,导致药材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增加;而用工的个体差异,则导致管理难度大、标准执行难、生产效率低等瓶颈问题。所以,寻找人工替代的解决办法是中药材种植业目前面临的迫切需求。”郑志安认为。
 
  科研基础薄、设施工具少  关键技术与质控体系研究亟待推进
 
  业内人士表示,围绕中药材种植,科研缺位导致欠账太多。比如中药材种子种苗是保证种出好药材的基础,但市场上很多种子种苗来源不明,生产方式说不清楚,其检验、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亟待建立。
 
  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曹丽娟表示,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由于栽培技术落后,加上一些种植者因追求产量,存在过度施肥等情况,导致部分中药材在人工栽培后出现质量下降的现象。
 
  产地初加工是药材采收后形成商品的关键阶段,加工方式、方法直接影响药材的使用和经济价值。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64种中药材可以趁鲜加工。产地初加工一般包括除杂、修整、干燥、分级包装、贮藏等环节,有些药材在干燥前还需要经过特定方法处理,如蒸煮、烫漂、发汗、腌制等,主要是为了干燥、灭菌和促进标志成分进一步转化等。其中,干燥技术是很多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但从其他环节来看,尽管有些品种、有些地区提升了药材初加工的技术水平,但大部分品种的产地初加工还没有摆脱以人工为主、设备设施简陋的困局。“应结合品种加工特性和所在区域产业条件与特征,依据《中国药典》规定,通过筛选开发预处理和干燥新技术、新装备,实现中药材的绿色、质保加工和规范化生产。”郑志安建议。
 
  现代农业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但让中药材种植业感到尴尬的是,在农业机械共15大类、49小类257个品目中,除通用机械外,明确为药材专用的只有2个品目,即药材挖掘机和药材烘干机。
 
  “中药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严重滞后,除个别产区、个别品种、个别环节(如根茎类挖掘)以及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方面有一些科研力量和社会力量支撑外,大部分环节还处于空白状态,专门的农机制造企业非常少,这就制约了中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此外,中药材种植不同于农作物种植,每个品种对土壤、温度、水分、光照、温差等自然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中药农业兼具农业和医药产业的特点,生产环节多且工序复杂。因此,中药农业机械化需要夯实基础研究,通过对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借鉴、改造、再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发展道路。”郑志安说。
 
  多元聚力,促进共赢  下游企业开展有益探索
 
  “近年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养殖专委会致力于推动中药材种植业‘三化’(科技化、生态化、机械化)发展。”王卫权说。同时,一些下游的工商业企业,如康美、天士力、九州通、振东、无限极/天方健等,也已经逐渐在资源领域布局,并在基地建设,药材种植、仓储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对我国中药农业的技术进步和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汉广集团在药材初加工的机械设备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研发了中药材切制、净制、杀青、蒸煮、烘干、筛分等初加工生产流水线,目前已经形成6大生产线,包括60多个产品型号,适用于不同种类的中药材。
 
  山西振东集团致力于现代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建设了苦参、连翘、党参、黄芪等道地药材基地,通过“产地初加工+集中仓储”模式,实现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约化和仓储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建立了中药材信息全程追溯体系,实现了中药材气调养护科学化,还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发改委相关项目中苦参、连翘、党参、黄芪、远志、山楂等9种山西道地药材及饮片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中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多元聚力,促进共赢。”郑志安对促进中药材机械化发展提出建议:对于地势平坦且面积较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可以借鉴或引入现代农业装备,加快机械化建设步伐。同时,要注意不同中药材品种的生产特性,如一般挖掘埋深在40厘米以下的中药材,目前根茎类的挖掘机能够实现机械采收。对埋深超过40厘米的,则相关机具还不成熟,必须重视不同品种由于含水率、脆度等原因带来的破损率问题。对于像枸杞、菊花等采摘果实、花、叶类的中药材,机械化难以实施,可考虑开发一些简单的工具,提高采摘效率。同时,融合农机与农艺开发设备,比如开发黄芪采收设备,而要想达到满意效果,就要在黄芪种植时就采取与机器作业的方向、幅宽一致的规范种植模式,而且最好能研制出与采收机械相匹配的种苗移栽机。此外,加强对社会技术创新的调查也有助于提升中药机械化的发展,“一些效果很好的机具或设备出自农业专家,因为他们更懂中药农业的生产活动,尽管他们创新的小工具不那么高大上,但非常实用,值得广泛调查、积累、提升。”郑志安表示。(记者 王泽议)
 
  转自:中国医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投入大市场小 中药材种子种苗“野蛮”生长亟须规范

    投入大市场小 中药材种子种苗“野蛮”生长亟须规范

    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培养和销售体系落后烟草二三十年,落后粮食十多年,整个产业链是不规范的。不规范发展的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已对中医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2017-08-24
  • “优质难优价”问题日渐突出 道地中药材亟须加强产业标准化

    “优质难优价”问题日渐突出 道地中药材亟须加强产业标准化

    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道地中药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产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道地中药材“优质难优价”问题日渐突出。
    2021-11-08
  • 中药材“涨”声不断 破解供给难题需多方合力

    中药材“涨”声不断 破解供给难题需多方合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供给端仍存在规模化不足、野生资源枯竭、质量控制缺乏等问题,部分中药材价格仍处在上涨通道中,而一旦市场对此形成一致预期,导致囤积居奇、炒作盛行,又会进一步放大价格波动。
    2023-03-22
  • 部分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损害多方利益

    部分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损害多方利益

    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上涨明显,其中部分常用中药材价格暴涨。记者近日在“中国药都”江西樟树中药材种植农户、中药企业、中药材市场,走访调查时发现,近期西北地区部分道地药材品种价格暴涨,资本炒作迹象明显。
    2023-07-2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