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商家:“双12”促销繁华背后难掩隐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2-21





  “双11”、“黑五”刚刚过去没多久,消费者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儿,就又开始面对“双12”的预热给自己的购物清单查漏补缺了。但和此前各种优惠花样繁多且早在10月底就开始预热的“双11”相比,“双12”明显要低调一点,在开始的前一周才有些许消息透出,远没有“双11”那种无处不在的存在感。对于实体商家而言,“双12”算是他们年底大促的“第一枪”,但其繁华背后也难掩隐忧。有业内人士指出,“双12”带来的庞大客流最终能留下多少,才是实体店所面临的主要考验。
 
  年底最后一个网上购物节“双12”来了,实体商家的年底大促也紧跟着忙起来。对于消费者而言,又多了不少让自己“买买买”的理由。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双12”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经历了“双11”和“黑五”后,消费者已经消耗掉了大部分购物热情和金钱;对商家来说,全力冲刺业绩的结果,使得精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还要消化“双11”的大量订单。此外,受多重因素影响,到现在仍有消费者没有收到自己“双11”购买的商品。不过,和“双11”不同的是,“双12”阿里将主战场移至淘宝C店,“双11”时其主战场在天猫店铺,对于很多同时有天猫旗舰店和C店的电商企业来说,“双11”收官后接着备战“双12”已经是一种常态,而且大部分商家两次活动的优惠力度也差不多,这使得“双11”所营造的效果完全可以延续到“双12”。此外,近两年来,支付宝都在引流线下,“双12”更是线下实体店的一次狂欢。
 
  根据支付宝的官方数据显示,在2016年12月10日至12日的三天时间里,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座城市、100万家商户,累积超过1.1亿人参与了“双12”的狂欢,而在2015年全国总共有2800万人参与“双12”狂欢。今年的规模明显比往年更大,且第一次参与“双12”的口碑明显下了大功夫,对于在今年“双12”活动上投入的资源,口碑表示,一块是商家的资源、平台的资源,还有口碑合作置换的资源,加在一起匡算应该在“数十亿的量级”。
 
  据悉,今年“双12”全球总共有大约100万商家参与口碑支付宝的活动,优惠力度超过了往年。除了在“双12”期间通过口碑APP或者支付宝———口碑抢5折券外,12月12日,消费者用口碑APP或者支付宝扫商家的“口碑码”也能领到商家的“双12”优惠。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国游客在境外也能参与“双12”。在泰国、新加坡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游客“双12”可以同步享受“支付宝价”。与此同时,今年“双12”,出门用支付宝坐公交和地铁、骑共享单车、打车也能享受到优惠。据支付宝方面介绍,“双12”期间,消费者只要选择支付宝低碳出行方式,比如坐公交、地铁、骑共享单车等,不仅能打折还有机会“免单”,打网约车有机会领取折扣券。“线上看双11,线下看双12”,口碑CEO范驰表示,希望通过今年“双12”帮商家发出5000万张营销券,新增1000万笔交易,沉淀超过2000万的商家会员。
 
  范驰表示,“双11”主要是运营线上流量,“双12”则运营线下流量,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去年餐饮市场有4万亿元的规模,35000亿元左右在线下,线下流量才是商户真正需要运营的部分。”
 
  根据支付宝的相关数据,2014年“双12”参与狂欢的商家仅有2万,覆盖的范围也只有餐厅、超市。今年“双12”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除了超市餐厅商场外,还有休闲娱乐、美容美发、健身、母婴、地铁票、加油站等。
 
  对于实体商家而言,“双12”算是他们年底大促的“第一枪”,但是“双12”的繁华背后也难掩隐忧。与在线电商企业不同,对线下商户来说,从线上往线下导流看似热闹,但随之而来的客户沉淀、会员精准营销等一系列问题无疑会成为接下来进行会员营销的痛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双12”带来的庞大客流最终能留下多少,才是实体店所面临的主要考验。
 
  不过,对于其他电商平台来说,没有支付宝的支撑,他们并没有这样引流线下的实力,“双12”对其而言更多的还是常规年底促销的意义。中国商报记者对比多家电商平台发现,“双12”促销的宣传力度等都显得比较低调,远没有“双11”那种无处不在的存在感。
 
  从往年的数据来看,尽管与“双11”相比,“双12”的快递数量没有那么大,但近几年也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上升趋势。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相关数据,2016年“双12”当天,全国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1.76亿件,比前一年同期增长了55.75%,“双11”首日快件量达2.51亿件。而今年的“双11”当天,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8.5亿个快递物流订单,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3.31亿件包裹,想必“双12”给物流系统带来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记者 冉隆楠)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过度金融化存隐忧监管层警示金融风险

    过度金融化存隐忧监管层警示金融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过度金融化”、“防止经济脱实向虚”、“抑制资产泡沫”等表述频频被重要部门、权威人士提及,证明国家已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7-03-24
  • 我国粮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隐患 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粮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隐患 面临严峻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粮食实现了稳产高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隐患并...
    2017-05-18
  • 发展迅猛但不乏隐忧 别让低价竞争毁了环保产业

    发展迅猛但不乏隐忧 别让低价竞争毁了环保产业

    在当前招投标过程中,不看技术只看价格,一味追求低价中标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环保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大量企业竞相涌入环保市场,纷纷采取为客户垫资方式,抬高了企业资金成本。
    2017-08-17
  • 我国机械工业发展隐忧待解 转型升级任务依然繁重

    我国机械工业发展隐忧待解 转型升级任务依然繁重

    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行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且持续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增速。行业出口回升,效益改善,结构优化,预计全年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将增长9%左右,行业出口将实现适...
    2017-12-0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