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倒挂沿海大豆加工企业面临停产危机


作者:张丽娜    时间:2011-02-25





  本报讯 (记者张丽娜)就在大豆产区加工企业开始扭亏为盈的时候,沿海加工企业却面临着停产的危机。


  “从去年11月到现在,持续亏损,我们现在已经全面停产检修了,不光我们一家,这是沿海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现状。”近日,天津某粮油公司的油脂销售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在一年前,发出这样声音的是黑龙江省内的上百家大豆加工企业。但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内的加工企业大多扭亏为盈。


  “前两年每加工一吨大豆还得亏上几十块钱,而现在每吨大豆加工利润能保证在100元以上。”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告诉记者,“产区加工企业依靠产区稳定可靠,即使市场有变化,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同舟共济。但目前沿海的加工企业中,有外资背景的合资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关联来减少风险,而内资企业在加工进口大豆时,一遇市场波动,日子就不好过。”。


  形势的转变缘于一直以来不断攀升的进口大豆价格。记者从海关总署网站上公布的“2011年1月全国重点商品进口量值表”上看到,大豆进口量为514万吨,同比增长26%;进口均价为每吨558.1美元,同比上涨20.4%。


  据了解,在当前内外成本倒挂下,亏损已经不是天津大豆加工生产企业的个别现象。以近几日的进口价为例,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差已经高达700元。企业认为,“现在肯定是用国产豆更划算。”


  不过,尽管国产大豆价格远比进口大豆便宜,但由于运输成本较高、供应量不足等因素,位于沿海地区的大豆压榨企业只能选择进口大豆。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产豆每年产量1400多万吨,除掉用于国家收储和正常食用外,用于压榨的仅仅五六百万吨。而全国压榨企业实际所需产能约5000万吨,今后甚至有望达到5700万吨。另外,国产大豆主要在东北,这五六百万吨大豆仅东北的企业就能完全消化掉,就是沿海企业想用,也买不到。不断上涨的价格,减缓了加工企业的进口步伐。


  而国产大豆的生存命脉,似乎仍牢牢把握在进口大豆手中。


  据介绍,自2004年以来,国产大豆在油用压榨市场的占比逐年缩小,到2008年,该比例仅占到5%,几乎退出油用市场。而自2009年以来,国家在临储收购以及拍卖调控等政策上的调整,使得国产大豆的用量也由200万吨提升至600万吨,用量比例提升至13%。


  业内认为,只要国家进一步出台惠农政策,我国用油市场的对外依存度也会有所减弱,最起码能够保证黑龙江大豆的种植面积。

来源:消费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