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低碳热”专家提醒谨防“绿瓶装旧酒”


时间:2011-03-01





国家发改委近日要求进行低碳试点工作的省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继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建立碳排放交易所后,广东、河北、江西的有关部门都表示希望在“十二五”期间成立碳交易平台。“十二五”期间,试点省市碳汇市场究竟会以何种形式问世,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目前,碳汇交易所主要建在发达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天津,有的试点省市因此希望建立多层次的地方碳交所。不过,一些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提法不能成立。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全国性的碳交所最多只能有一两个,地方省市碳交所的成立不能形成跨省区的竞争关系,而且还关系到中央对地方考核机制的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永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各地热衷低碳发展,但要避免“绿瓶装旧酒”,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发展绿色经济的目的,达不到这一目的就是走形式。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魏凤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在碳交易市场发育不成熟的省市建立新的碳交所无用武之地,因为市场不支持它的成长,不仅不会促进碳交易市场的竞争,而且浪费资源、浪费资金。今明两年,中央考核地方的指标主要是通货膨胀和保障性住房。低碳发展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短期成效不明显,不会成为地方主要考核标准。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全国只有一个或者最多两个国家级的碳交所是不够的。建立地方低碳交易所肯定会形成竞争关系,这种竞争有利于方法学的开发,包括碳排放的统计、核实、资格认定等。我们需要做的是明确每个交易所的功能和业务范围,发挥业务上的比较优势,形成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

  “未来碳市场空间很大,有更多的参与是必要的。同时,碳市场和碳交所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差别。碳交易的每个项目都需要第三方和监管部门的参与,比如交易量的计算、交易方法的开发、交易过程的登记注册、国家认可、交易信用的监控和跟踪,还需要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业的参与,从而解决交易资金和风险问题。”周宏春说。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研究员高粱表示,建立碳汇交易所是降低碳排放的鼓励措施,但不是根本措施。早在2004年,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马凯就提出系统的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案,现在需要的不是“翻新口号”,而是要把强有力的减排措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减排效果。

  “从大的方面来看,现在的节能减排仍然偏行政化,其后果会导致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相冲突,出现拉闸限电等现象。应该朝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方向发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技术创新和促进低碳发展提供正面激励机制。”张永生表示。

  从国内来看,碳排放的“主力军”是发电行业。2010年我国标准煤消耗量为30亿吨,其中70%用于发电。高粱认为,降排最根本的措施是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煤耗、提高水电和核电的比例、提高能源生产的技术含量、降低单位能源消耗、提高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水平。

  专家指出,现在城市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引导试点。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效仿,因此需要创新和探索。国家要提高对排放清单的重视,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此外,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还需要提高研发能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降低成本,改变现有产业分工格局和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低碳试点要从实际出发,从地方的比较优势入手,形成新的增长模式。同时,要对已有的模式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在不断‘试错’和完善中,实现最优发展。”周宏春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