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低价格,三大原因致使钢铁行业效益偏低


时间:2011-03-03





  本报讯 “2010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数量比上年减少913.47万吨,但却比上年多用汇29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00多亿元,全部进入钢铁生产成本。”2月24日,在2011年第一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特邀分析师罗冰生在分析2010年钢铁行业运行效益偏低的原因时这样表示。


  从市场情况来看,去年1月~4月我国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特别是4月份粗钢生产总量达到5540.3万吨,日产水平达到年产6.74亿吨的高峰。由于供给大幅度提高,企业和社会钢材库存不断上升。据钢协对78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进行的统计,5月末企业钢材库存1045.27万吨,比年初增长41.32%;对22个大中城市、5个主要钢材品种的社会库存进行统计,4月末达到1082万吨,比年初增长34.4%。

 
  “国内市场钢材供需关系已呈明显供大于求的情况。也正是由于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推动钢材价格由升转降。”罗冰生表示。从去年5月份开始,钢材价格连续4个月不断下跌,8月末钢材价格指数比4月末下降了10.58%。


  另外,从去年年初以来,进口铁矿石、焦煤等原燃料采购成本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1864.47万吨,比上年减少913.47万吨,而2010年使用外汇794.27亿美元,比上年多用汇29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00多亿元,全部进入钢铁生产成本。


  “在钢材市场价格下降、钢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双重压力下,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罗冰生介绍说。2010年4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122.34亿元,产品销售利润率为4.53%;8月份实现利润下降到28.6亿元,比4月份下降76.62%,当月产品销售利润率降至1.45%,比4月份下降3.08个百分点,成为销售利润率最低的月份。


  另外,2010年7月15日,国家实施限制低附加值钢材出口的政策,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率由9%降至零。这一措施使这部分钢材出口成本上升,加上国际市场同时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下跌,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差缩小,制约了我国钢铁产品出口。2010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产品进出口相抵,折合粗钢净出口1596.75万吨,占上半年粗钢生产增量5628.5万吨的28.37%;2010年下半年粗钢净出口降至1133.05万吨,比上半年减少463.9万吨,下降29.04%。


  “这部分粗钢由投放国际市场转为进入国内市场,相应增加了国内市场的钢材供应量,使通过减少粗钢生产总量实现去库存化的步伐减缓。加上后两个月生产总量反弹,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年末仍处于较低价位的波动调整状态。”罗冰生说。


  对于2011年的行业运行,罗冰生表示,要特别警惕出现像去年那样高成本、高价格、低利润的运行格局。2011年,钢铁行业将在全行业内开展学习宝钢活动,努力把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企业应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强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的建设,做好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节能减排这四个结构调整工作。

来源:中国冶金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