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沉疴日深,中国汽车遭遇品牌危机


时间:2011-03-16





中国汽车的品牌危机在加深。

  在中国汽车凭借为世界关注的中国制造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显性力量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制造的弊端,这种影响正严重的冲击着中国汽车品牌。而这是世界关注中国汽车最前沿的视点。

  2011年3月9日,路透社解析了巴菲特对比亚迪汽车的投资。这并非是欧美世界第一次关注这一投资。其中的要点在于本次的解读运用了由“维基解密取得并由第三方提供给路透的美国驻华使领馆的外交电报”,它对比亚迪汽车的成功与质疑值得中国汽车反思。

  与此同时,在雷诺汽车爆发商业间谍案后,中国成为首先被怀疑的对象。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怀疑的基点是,中国正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急需电动车技术。2011年3月15日,虽然雷诺汽车承认在处理这件事情时犯了错误,但并没有把中国汽车从整个事件中隔离出来。

  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步扩大的过程中,中国汽车早已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但他们更多的是受到了质疑。虽然诸多的质疑并非是事情的全部,但从中国汽车品牌塑造的角度,那些质疑并非全部是空穴来风。其中,中国制造这一标识带来的压力,已让中国汽车在世界舞台上遭遇重重挑战。遗憾的是,现在中国汽车仍把中国制造作为其品牌塑造的主要支撑。

  中国的合资汽车制造商在国际上并未面临挑战,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合资之初就被限定在中国本土市场销售。对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而言,压力更多的是针对他们。

  继续廉价

  在中国汽车市场,比亚迪汽车凭借廉价的产品入市,以F3系列车型为重点的车型,在经济型轿车细分区间获得了市场空间。其后,比亚迪试图推出在此之上的产品,但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借助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汽车获得了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关注。

  屡屡冲高的销量,使得比亚迪汽车成为市场的活跃角色。

  当2010年结束后,比亚迪汽车遭遇了销量、盈利能力、营运模式等各方面的挑战。于是,比亚迪汽车在2011年进行了挑战。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