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对美出口需警惕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于洋    时间:2017-04-12





  当前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得更加紧密,随着多方面新形势不断出现,我国企业在对美出口中应进一步增强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意识。这些新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中国于2015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制造业领域内重要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该战略的逐步推进实施将有助于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制造的部分产品要“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制造2025》对此并未忽视,其中也较详细阐明了“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战略任务。“走出去”战略已有机地融入到了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战略蓝图中。而美国近年来也在想方设法发展国内制造业,从2009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得了进一步增强。中美制造业产品之间可能将会经由贸易等渠道形成更高程度的竞争,随之而来的则可能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增多,其中即包括知识产权摩擦。


  二是中国于2015年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一方面,中国目前仍是美国进口货物的最大来源国(地区);另一方面,中国仍是美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逆差的第一大来源国(地区)。而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贸易关系紧密程度是正相关的。2017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正式就职,他在竞选中所表述的具有更强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外贸政策主张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评论。337调查等贸易政策工具有可能在新总统就职后更加被“委以重任”。


  三是目前美国国内专利密集型产业中,排名前四位的是计算机和周边设备产业、通信设备产业、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产业以及其他计算机和电子产品产业。近年来涉嫌专利侵权类型的337调查中,涉案产品也正是多集中于这些专利密集型产业中。而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中所着重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与目前涉案337调查最多的产业有着较高的重合度。


  四是2016年美国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强进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美国《2015贸易便利化与贸易执法法》第三部分专门规定了“进口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此外,《2016商业秘密保护法》是美国知识产权立法史上首次以联邦民事法律的形式对商业秘密进行更大强度地保护,法律条文中多处明确规定了在对外贸易中保护美国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虽然中国企业近年来涉案337调查主要是由于涉嫌专利侵权,但也有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而涉案。随着此次立法的实施和对商业秘密更强的保护,今后针对中国企业以侵犯美国企业商业秘密为由的337调查将有可能进一步增多。美国钢铁公司于2016年4月26日针对中国众多钢铁生产和销售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可能即为这方面初现的端倪。


  基于上述新形势,我国企业对美出口时所面临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会进一步增大,因此更应在对美出口前进一步增强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意识,并尽可能充分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在对美出口过程中遭遇337调查等知识产权纠纷。(作者系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制造美国芯”知识产权仍是中国制造之“痛”

    虽然中国制造无论是体量还是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占到全球制造业总量的25%,但是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我们通常说“中国制造美国芯”,这是中国制造之痛。痛在哪里?痛在知识产权。
    2017-05-03
  • 海外专利纠纷不断 我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海外专利纠纷不断 我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事实一再证明,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就是知识产权。对于市场竞争经验不足的许多中国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向记者表示。
    2017-06-21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知识产权意识亟待提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知识产权意识亟待提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向标。但是,在近年来的海外并购中,一些案例的知识产权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同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趋利避害是应有之义。
    2017-07-14
  •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谨防知识产权水土不服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谨防知识产权水土不服

     “知识产权不仅与国内的商业领域密切相关,也是国际贸易的焦点。”日前,同济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袁秀挺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7-07-3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