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出口欧盟面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挑战及应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9-09





  据统计,2025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9.18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3%,占出口总值的60%。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前7个月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35万亿元,增长3.9%。电子产品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为我国出口主打产品,集成电路、电子技术产品、手机等产品出口也可圈可点。目前,出口欧盟的电子产品面临准入门槛不断更新、市场监管愈发严格、技术标准不断攀升、认证制度差异化等技术性贸易措施挑战。对此,海关应进一步加强关企合作,为企业和商品“出海”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出口欧盟面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挑战


  准入门槛产品认证不断更新。2025年,欧盟对CE认证实施了一系列新规。CE认证涵盖了电子设备、医疗器械、机械等22大类产品,要求产品必须符合欧盟相关指令和标准的要求。此次修订包括安全规范、电磁兼容(EMC)等领域,功能性测试要求提高。特别是针对电子电器产品,欧盟要求制造商提供更详尽的性能测试报告,以验证产品在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


  欧盟《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oHS)监管愈发严格。2024年,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共针对RoHS指令发布了303起不合规产品通报,通报数量同比增长了36.0%。违规通报按照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电器设备(190起,占比62.7%)。经分析,通报违规原因主要是使用焊料中的铅含量超标(278起,占比91.8%),部分产品同时存在多种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2020年至2024年,RoHS违规通报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见欧盟对RoHS指令的合规监管愈发严格。


  欧盟市场抽检和处罚力度加大。欧盟加强市场抽检力度,对CE标志滥用的处罚上限提高至年营业额的4%,且对RoHS的执法检查已逐渐常态化。2024年,RoHS指令违规通报产品均不同程度受到了产品召回、撤出市场、在线下架或消费警告等处罚。


  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行动建议


  首先,企业要加强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自驱力,重点关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提升运用规则的能力,提高生产采标,注重技术创新、增强技术实力,提升产品品质,将绿色转型与企业发展统一起来,使之成为内生动力而非单纯成本负担。


  其次,行业协会要发挥促进产业发展独特作用,进一步拓宽获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渠道,搭建企业与国际规则、技术标准对接的桥梁;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自我约束,组织企业积极参与海关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下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通报评议和特别贸易关注议题研究工作。


  最后,要推动关企合力破壁出海。企业要积极参加海关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项培训,当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时间不清、细则不明、无法核实,存在不合理、不科学要求等问题时,及时向所在地海关、商务等部门反馈情况,提出诉求、意见和建议。(霍杨)


  转自:中国国门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