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数据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在重庆召开,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名单对外公布,彰显了我国在数字社会建设领域的发展成果。
不过,多位专家指出,尽管我国在数据流通交易上已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数据孤岛”仍是当下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堵点,亟待解决。
“数据孤岛”亟待破解
在本批典型案例中,重庆“天空地网”立体感知系统和青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展示了城市智能管控的成效,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升了城市管理的能力和安全性。
但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梦凡认为,数据孤岛问题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障碍,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限制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还可能引发数据安全隐患。同时,数据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在保障个人隐私的同时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此外,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性对现有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了挑战,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立法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求。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强调,各部门、各企业间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数据格式与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不兼容,导致数据无法有效流动和共享。此外,平台效能不显著也是一大挑战,尽管许多城市已建立各类数字化管理平台,但平台功能单一,缺乏综合性、协同性强的服务,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城市治理需求。公众参与不充分和技术融合不深入也是制约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
在数据资源供给方面,中国联通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总监杨锦州建议,加强城市“底座”共建共享,通过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实现物联感知等平台能力整合,为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开放兼容、共性赋能、安全可靠的“数字化基础环境”;构建清晰的建设运营架构、利益分配和评估监督机制,打通制约数据流通的关键环节。同时,加强数据权属、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探索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的互通机制,制定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利用的标准规范。
协同合力尚难形成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推进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将突出标准引领,统筹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这一举措旨在支持重点领域基础性标准研制,强化重要标准的应用和推广,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
杨锦州指出,在数据资源供给方面存在重局部轻协同的现象,导致信息化建设呈现出碎片化局面,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合力难以形成。在数据资源流通方面,存在重资产轻流通的现象,各行业数据管理模式不同、数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数据流通不畅。在数据要素融合应用方面,则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部分数据并未进行深度融合,应用开发中的“智能”只是个概念。
金智维副总裁、行业研究院院长姜志刚表示,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池、规范数据标准并形成数据资源目录、搭建基层减负“一张表”信息系统以及构建RPA数字生产力分发系统等措施来减轻基层负担并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联想新视界CTO田日辉认为,AI与元宇宙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通过创建高度交互的三维仿真场景优化城市规划,利用AI超级终端提高智慧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并为轨道交通集团提供智能化管理方案降低能耗,推动城市交通高效、智能、环保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高质量生活目标。
针对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性对现有法律法规体系构成的挑战,王梦凡建议,立法机关应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律制度与技术发展同步。同时,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也应加强对新技术的法律合规性审查,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贺可嘉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出,应鼓励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之间的跨界合作,设立专门的创新孵化器,支持初创企业在数字化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培育本土创新生态系统。此外,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允许第三方开发者接入并利用相关数据研发新的应用和服务,也是促进生态持续创新的重要举措。(记者孙广见)
转自:新华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