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诸多行业难题 光伏产品回收亟待规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6-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近日,福建、甘肃、云南等地方政府印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文件。记者注意到,这些文件都提到了光伏产品回收。


  光伏产品回收是指将光伏组成材料成分拆解,使材料回收再利用的过程,是组件制造的逆过程。以晶体硅组件回收为例,产生的材料包括玻璃、有机物背板、EVA/POE胶膜、铝、铜、硅、银等组分,异质结组件中还包含稀有元素铟。


  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光伏回收行业是新兴的蓝海市场,预计将催生万亿规模市场。这个新产业不仅解决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关系到光伏产业的绿色发展,可谓光伏绿色发展的最后1公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光伏产品回收面临合规企业稀缺、回收企业“吃不饱”、提纯有待提升等诸多行业难题。


  光伏退役潮将进入高峰,“回收”频被政策提及


  随着我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光伏组件产量和装机量均居全球首位,光伏回收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已建成全国首条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具备了批量处理退役光伏组件的能力,综合回收效率达到92.23%,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件回收工艺核心技术,解决了我国太阳能光伏组件规模化退役回收的难题。


  如今,江苏、内蒙古等地在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光伏回收产业的发展路径,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等手段,推动光伏回收产业的绿色发展。不少省份在落实以旧换新方案时,均提出更具体的光伏回收意见。例如,甘肃提出,“强化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研制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绿色拆解、回收利用标准”;福建提出,“积极参与国家风力发电机、光伏设备及产品升级与退役等标准制定”;云南提出,探索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秘书长吕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回收产业作为绿色供应链的终端环节,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是致力于实现从生产起始到产品终结,再到资源再利用的闭环管理。我国在光伏回收领域已布局超过十年,分别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通过“863”项目和科技部的重点研发专项,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大致在2022年,经过技术、工艺及设备等十多年的积累,光伏回收市场才真正启动。市场发展的提速源于一批光伏项目进入了退役高峰。


  在光伏设备使用年限和市场周期共同作用下,未来一两年内,光伏退役潮将进入高峰。根据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预测,2030年起,我国将开始面临光伏组件规模退役潮,彼时的光伏组件累计退役量将达到100万吨,而2050年光伏组件累计退役量将达到5500万吨。面对这一新兴市场,我国光伏回收在技术装备、标准规范及认证方面已开始布局,与市场发展基本同步。但在软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建设上,仍需要逐步规范,尤其是在退役高峰期来临之时,相应的平台、认证和标准亟待逐步完善。


  组件回收可“榨取”剩余价值较高,规模化回收渠道尚不明朗


  采访中,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目前光伏回收行业最大的掣肘是原料。一方面,光伏回收实际产能利用率低,回收成本高。例如,一家废旧光伏组件回收项目自2021年正式投产至今仍未盈利,其主要原因是生产线年产能虽可达1.5万吨,但去年实际产量却不到2000吨,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回收渠道和回收网络尚未形成规模,导致回收企业“吃不饱”。


  在光伏回收行业中,目前合规的大型企业较为稀缺,光伏回收行业存在不规范和不合理现象,回收质量参差不齐。“比如,招标不需要竞标者具备资质,由于招标不设门槛,无论是贸易商还是生产商,均可参与竞标,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光伏组件流向规模较小的厂家。这些厂家位于偏远地区,无法达到其梯次利用的标准,采取的方式往往是将组件焚烧之后再进行挑选和回收。”上海晶环嘉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洪嘉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简单粗暴的回收处理方式,经常导致氟化物等有害物质被直接填埋,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建议招标过程中,考虑竞标企业的技术水平、环境评估资质、实际工厂的环保能力等因素,确保上游企业销售的产品在环保合规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业内人士建议,针对上游环节加强环境评估、审核公司规模等政策性调整。因为在未来大规模光伏电站退役潮中,电站的技改规模可能达到数十吉瓦甚至上百吉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规模必须达到一定要求,以确保能够妥善处理这些退役的光伏组件。


  在回收技术开发层面,我国是光伏组件回收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最早的国家之一,攻克了高效、环保、低成本组件回收的关键装备和技术,建立了基于物理法和化学法的10兆瓦级2条晶硅光伏组件处理示范线,同时也储备了一些其他技术路线。“然而,这些技术仍处于中试验证阶段,大规模处理的经济性有待验证,回收材料除玻璃、铜可直接使用外,其他原材料如背板、EVA/POE胶膜、硅和银的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银,由于与硅形成合金,单纯通过物理法很难得到纯度较高的银粉。”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对记者表示,由于早期的背板大部分是含氟材料,但含氟材料将化学键打开重新合成利用等难点问题尚未解决。硅也由于杂质过多,导致提纯再利用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提高组件资源回收纯度,研究退役光伏组件的深度回收利用,降低处理成本,提升回收利用价值仍是面临的主要挑战。


  建议多学科联合攻关,不断完善相关标准


  “光伏组件回收与再利用涉及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如机械、高分子化学、冶金、有机/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需要同时进行应用基础和产业化的研究。”宋登元建议,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支持具备研究基础的科研院所与光伏组件制造及回收利用企业,开展产业化技术攻关。特别是针对一些技术瓶颈问题,如含氟材料的分解、合成与再利用,低成本的高效回收硅粉的提纯技术,硅银混合中银的绿色提取,使用高比例回收玻璃再制造的光伏玻璃等,可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进行科研攻关,聚焦解决光伏回收领域的技术瓶颈难题,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此外,要加快建立百兆瓦级乃至吉瓦级光伏组件回收处理线,验证在大规模处理情况下的经济性和技术成熟度。


  光伏产品回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行业,注定会出现几家大型企业,甚至行业龙头企业。光伏回收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央国企,这些机构更倾向于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张洪嘉判断,“光伏回收行业有望发展成为一个千亿级市场,并可能出现1到3家行业龙头企业。”


  谈及未来光伏回收软体系建设,吕芳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国家标准三项、团体标准两项,而行业标准尚未发布,整个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我们将按照'急事先办'的原则,优先出台一些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标准,例如,光伏回收设备的合格规范、能耗和环保指标等衡量标准。随后,逐步完善其他相关标准。”(记者 苏南)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