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目前已逐步渗透到风电企业发展过程中,我国风能企业积极践行ESG,主动披露相关信息。业内人士认为,ESG切中时代脉搏,有效的ESG信息披露与评价能够缓解金融机构与风电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风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国风电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当前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和明确的指导政策,亟需尽快建立符合行业发展的ESG评级标准。
ESG本质是沟通
在业内人士看来,风电企业通过完善的ESG信息披露工作,加强与投资人、资本市场的沟通。部分风电企业披露ESG信息时,选择性地披露有利的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完整,而评价指标的口径、单位不一致,同样会使ESG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ESG本质是沟通。ESG议题越来越多,意味着企业与金融机构等社会更多相关方沟通内容愈发多元。"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副部长任义东认为,ESG信息披露不是简单的一纸报告。ESG报告编制并非要把框架内容填满,而是深入理解后,呈现风能企业的核心战略与价值观。ESG报告不是被动的信息披露,而是主动沟通。ESG报告不是迎合标准与现有的框架。
任义东提醒,风能企业在编制ESG报告时,要注意部分使用话语的一致性。以"双碳"为例,编写ESG报告,"双碳"翻译到国外很难被理解。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韩国震也认为,口径或单位一致性至关重要。ESG数据定义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不一致,表述也存在差异。比如,既能以百万营收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也能以每名员工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再比如,循环使用多少吨包装,一个重量单位,改动起来不仅牵扯到数据源头,连合作伙伴关系管理都要做修正,牵一发而动全身。"
受西方掣肘严重
业内人士认为,ESG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象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绿色、共享、可持续发展等核心思想与风电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高度契合。由于我国ESG起步时间较晚,风能产业推进ESG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北京ESG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城市副中心绿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山看来,风能行业ESG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方法论与指导,当下我国主要参与ESG的有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评级机构、咨询机构等,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始终浮于表面。部分企业照搬套用西方已有的ESG标准体系,而西方标准要求和评价并不适用中国风能企业。因此,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我国风能企业ESG相关工作开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符合中国特色的ESG披露标准和ESG评级尚未建立。
李春山认为:"风能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受西方掣肘非常严重,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时,主要采用国际标准文件,而国际组织在设立伊始,为西方国家的企业服务,立场价值观不同,其标准对于我国的议题判断存在较大差异。在ESG评级方面,海外ESG评级机构占国际主导地位,对我国风能企业ESG评级缺乏客观性和公允性。ESG受到评级机构的价值观和价值倾向影响非常大,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主流评级机构手中,阻碍我国风能企业ESG评级。"
韩国震表示,ESG作为由资本市场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量化、全面、连续是一贯要求,需要有大量数据作为支撑。"作为风电零部件企业,我们进行ESG管理时发现没有ESG数据供给。手动数据导致工作量大,不停合并、调整数据的过程中,有可能犯错,降低报告可信度,影响业务部门和ESG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完善ESG生态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亟待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ESG披露标准。围绕风能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的内容,推动优质的资源向ESG的榜样风能企业流转,可进一步加快我国风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市场参与主体和监管机构利用ESG工具推动风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时,要立足中国国情,共同探讨ESG助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ESG引导者的职责,打造完善的ESG生态,为风能企业ESG实践与资本ESG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李春山表示,如给予相应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府在采购、投资时,把ESG作为准入门槛,将ESG评级机构纳入投资或召采的可行性框架中,将政府投资向社会贡献度高的风能企业倾斜。
李春山建议,"有为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要素向优质风电企业流动,制定更为规范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为金融机构树立ESG投资风向标,促使金融机构前瞻性的发现市场的风险和机遇,推动市场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实现"有效政府"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记者 苏南)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