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日前在巴西圣保罗发布的《2023全球风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2年是全球风电装机新增总量历史排名第三的年份。其中,全球新增风电并网装机达到7760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总量高达9.06亿千瓦,全年增速达9%。
但与此同时,《报告》也发出警告,风电装机的高速增长还需强大的供应链支撑,未来三年美国和欧盟风机和零部件可能出现供应瓶颈。为避免供应瓶颈阻碍风电发展并危及全球气候目标,各国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扩大风能投资的同时推动产业合作。
中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增量主力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陆上风电装机6880万千瓦,新增海上风电装机88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中约有52%的来自中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中,中国占比也在一半以上。"中国是推动全球风电装机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数据看,2022年全球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均较2021年出现下降,但整体而言,风电装机总量仍维持接近两位数的增幅。GWEC指出,为应对前所未有的能源安全和用能成本挑战,全球风能产业实际已进入全新机遇期,风电的市场预期已得到提升。
GWEC分析认为,俄乌冲突促使欧洲不得不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步伐,以替代化石燃料。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有望大力推动本土可再生能源发展,同时中国将不断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提供动力,未来十年陆上和海上风电有望在更多新兴市场繁荣增长。
种种因素影响下,风能产业将迎来繁荣期。GWEC预测,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预计将突破1亿千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不仅如此,2024年全球陆上风电年新增装机量更将首次突破1亿千瓦,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也有望达到2500万千瓦,进一步创历史新高。此外,未来五年,全球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将达6.8亿千瓦,陆上风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2%,每年新增装机量有望达1.1亿千瓦以上;海上风电装机增速将更迅猛,2027年海上风电在全球风电总装机中的占比将从当前的11%升至23%。
供应侧可能出现短缺
虽然风能市场预期维持乐观,但GWEC也警告,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为风电扩张带来隐患。
GWEC首席执行官本·巴克维尔指出,全球风能市场将出现显著变化,上至铜、稀土金属等关键原材料,下至风电整机、电网设备、海上风电安装船等,管理越高效、越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将吸引更多相关投资。但随着风电需求增长,供应侧可能出现短缺,风能市场也可能从当前的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风能供应链虽存在一定过剩空间,但从2026年起这一空间将不复存在。由于风能供应链相对集中,各国却主要采取区域化的采购策略,未来几年供应链势必会出现短缺,风机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环节尤甚。其中,经过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风能产业链主导国家,法兰、塔筒、铸件等零部件产能充足,海上风电相关船舶布局相对较为完善,供应链较稳定。但是,欧盟和美国一再强调制造业"回流",纷纷出台法案要求加大清洁能源本土供应,这些举措可能导致这两大区域风能供应链在2026年前后出现不足,并推高清洁能源开发成本。
国际设备制造商林肯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梅普斯则认为,风能供应链更面临着升级挑战。"能源转型过程中,钢铁已成为主要零部件之一,涉及风电整机、塔筒、基础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风电整机已逐步向20兆瓦进发,相关设备供应链投入尚不足以满足发展需求,尤其是海上风电产业链亟待升级。"
加强合作强韧供应链
面对风能供应链显露的潜在风险,GWEC强调,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将对全球能源转型节奏以及转型成本造成决定性影响。各国政策决策者、投资方、风能行业以及消费者应加强合作,共同实现既定的气候目标。尤其是,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对话,尽快制定出合作机制,确保风能产业链稳定扩张。
不仅如此,GWEC进一步指出,对本地厂商采取激励性措施有助于各国提高竞争优势,同时也带来更高的供应灵活性。但不同于此,当前各国政府采取的贸易限制或保护主义措施却可能导致风电产业链价格出现上涨,引发市场混乱,甚至严重影响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度。
本·巴克维尔表示,政策制定者需果断采取行动,消除市场和监管障碍,允许投资流入新工厂,避免未来出现供应瓶颈。此外,各方需更积极地推进全球合作,以加强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并降低其风险,以确保绿色经济革命在关键时期获得所需的投入。
国际能源署能源市场和安全负责人也表示,可再生能源能使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实现能源供应多样化,减少进口能源依赖。但全球清洁能源增长步伐仍有不足,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量需在当前基础上翻四倍才能达成净零排放目标。为此,建议各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减少风电项目审批时间,并建立起有韧性的供应链。(记者 李丽旻)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