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国标缺位 火热的儿童益生菌市场 面临“失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6-27





  疫情下,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关注,儿童益生菌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今年“618”期间,京东平台益生菌、婴幼儿DHA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300%以上。不过近期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目前国内益生菌行业尚无明确的国家标准,而且代工门槛较低,导致大量中小品牌一拥而上,行业隐忧初现。


  市场“失调”隐忧


  近年来,儿童营养品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热点,特别是2020年以来,出于“提升免疫力”的需求,儿童益生菌产品受到市场关注,越来越多的儿童益生菌品牌正涌入市场淘金。


  记者在北京多家母婴店中看到,婴幼儿营养品已经有了面积可观的陈列区域,其中儿童益生菌类产品并不在少数。据门店导购人员介绍,这些益生菌目前销售情况尚可,家长多关注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等功能。


  在多家电商网站上,儿童益生菌产品则更为繁多,记者看到,大部分儿童益生菌产品多以“提升自护力”、“远离过敏”等隐晦表述作为卖点,产品添加菌株差别较大,从添加一种到十几种菌株的产品都有,而价格也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一盒不等。


  《2022年淘宝天猫益生菌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儿童益生菌、益生菌果冻及益生菌软糖产品就不断增长,其中儿童益生菌产品2021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6%。


  但随着儿童益生菌品类热度的快速上升,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目前儿童益生菌市场乱象很多。”有国内婴童营养企业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她在母婴渠道走访时发现,儿童益生菌品牌的数量大幅增长,特别是一些中小品牌,为了能够吸引消费者,往往在功能宣称上做文章,造成一种益生菌“包治百病”的错觉。


  据了解,儿童益生菌市场的混乱,与品牌数量大幅增长密切相关。在目前市售儿童益生菌产品中,既有经过保健食品注册的“蓝帽子”产品,但也有相当多的产品执行的是固体饮料或压片糖果的标准,后者虽然对益生菌产品的市场普及有所推动,但由于其门槛较低,也导致入局者鱼龙混杂。


  记者在部分B2B平台上看到,从事儿童益生菌业务OEM业务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代工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盒不等,最少的1000盒即可起订。有益生菌代工企业客服人员表示,儿童益生菌产品的价格主要看添加益生菌株的品种是进口还是国产,生产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可以提供从配方和包装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据山东奶粉经销商马晨介绍,近两年来,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在提升,而母婴渠道也急于寻找奶粉之外的新利润产品,代工益生菌品牌多采取裸价操作的方式,利润很高,因此两者一拍即合。


  但大量代工品牌涌入市场,带来了产品同质化,随之而来的无序价格竞争又造成新的恶性循环。


  有行业专家向记者透露,部分品牌降低成本来打价格战,导致产品品质难以保证,甚至不承诺产品活菌数;同时为了促进市场销售,往往在销售中过程存在夸大功效的情况,反而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而马晨今年也决定不再代理新的益生菌品牌,在他看来,市场价格战导致益生菌产品价盘和市场混乱,而且今年经济的不确定性让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益生菌等产品市场销售下滑也较为明显。


  行业标准问题待解


  益生菌并非是智商税产品。


  目前益生菌的健康作用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国内益生菌产业迅速发展。中国保健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益生菌产品的整体规模约为879.8亿元。根据欧睿国际,中国益生菌当前的销售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且以每年以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


  近年来包括健合集团、澳优乳业、均瑶健康等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在益生菌业务的投入。


  在业内看来,目前市场的一系列乱象,与国内益生菌相关标准、法规滞后有关。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在提案中表示,目前我国益生菌食品没有国家标准,但我国益生菌可以应用于食品、保健品、药品等领域,引起市场监管的复杂性;同时随着《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于2018年废止,包括益生菌在内的产品都无法进行保健食品申报。


  在此前举行的益生菌行业论坛上,国内益生菌生产企业科拓生物董秘张凌宇也曾表示,益生菌市场最大的障碍在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益生菌国家标准,导致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良莠不齐。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告诉记者,之所以益生菌没有国家标准,是有特殊原因。益生菌是由国外翻译而来,在国内法律法规文件中,并没有益生菌的定义。而目前行业使用的益生菌概念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识,因此虽然益生菌在营养健康食品行业中属于快速上升的新品类,但却难有国家标准。


  为了解决行业乱象,国内益生菌行业也在试图通过更严格的团体标准来进行约束。


  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都陆续公布了益生菌的相关团体标准,2021年底,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也公布《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


  虽然团标本身没有强制性,但记者注意到,在已经公布的多个团标中,都对益生菌产品的活菌率做出了相应规定。比如《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团体标准中,对益生菌食品活菌率进行检测分级,只有活菌率大于50%才能满足1级标准。


  “虽然难有国标,但新团标更强调活菌的含量,也将起到推动行业自律的作用。”厉梁秋告诉记者,益生菌难以长期有效地保持活性,高活菌率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品质控制,一方面要求益生菌生产企业在生产工艺、储运等环节管理更加精细;另一方面,在菌粉的使用上需要保质、保量。之后协会还将进一步推动分级标准的应用,以帮助消费者选购建立消费指引,进一步推动行业自律。


  转自:第一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