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供应链趋紧 确保粮食安全须未雨绸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3-25





  俄乌冲突还在继续,各国“粮食安全”意识提升,近期已有报道称多个国家叫停粮食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不断警告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我国政府也在多次强调稳产增产,未雨绸缪,尽各种努力度过潜在的全球性粮食危机。


  眼下,全球粮食供应链正遭遇挑战。俄乌是重要的小麦、玉米、大麦和葵花籽等农产品出口国,购买俄乌农产品的主要是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基础差,俄乌国家限制农产品出口后,这些国家可能没有能力找到替代进口来源地,也没有能力购买高价粮。此外,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化肥生产和出口国,如果没有足够化肥特别是钾肥,将会引起粮食减产,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去年化肥价格普遍上涨一倍以上,就已推升了种粮成本。


  很显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吃饭问题绝对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重要的粮食进口国,去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65亿吨,同比增长18%,其中大豆进口9651.8万吨。去年全球大豆产量超过26%都被中国买走,大豆对我国影响尤其明显。


  为此,发改委近期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相关工作,和一号文相似,要求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将大豆和粮食放在并列位置。强调种植大豆等油料作物,应该是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大豆价格上涨对我国形成不利影响。


  站在当前时点回溯,早在疫情之初,我国就马上调整粮食产业政策,明确要求扩大播种面积,以提高粮食产量。这其实正好是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的起点,玉米、大豆、小麦价格这两年都有很大涨幅。如果不是两年前及时调整产业政策,我国粮食价格可能会涨得更高,可见政策层面的未雨绸缪。


  目前农业占我国GDP比重不断降低,中国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27%。第二三产业增长更快,让国民增收的关键部分还是第二三产业。但是,越是如此,越不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麻痹大意。


  除了持续呼吁制止餐饮浪费之外,实现粮食安全还需要稳步做好粮食增产工作,主要办法是扩面积提单产。去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是17.64亿亩,增加1295万亩,连续两年实现增长,每亩产量增长1.2%。除了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改造农田。此外,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也刻不容缓。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