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订单排到明年3月 服装企业却“增收不增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2-31





  临近年关,在位于赣州市于都县的华丝服装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一批订单。“现在,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份,相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增长。”公司总经理田国平介绍。


  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海外不少纺织服装订单转移到了国内,众多纺织服装企业成为受益者。由于中国很好地控制住疫情,加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产业链,这些转移而来的订单许多都固定了下来。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订单有所增长,但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服装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被蚕食,普遍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现实困境。


  越南订单加速回流


  按照一般规律,在三季度出口高峰过后,出口规模会有明显回落,同比也会出现增速收缩,但从大宗商品的出口看,我国服装、家纺等最终消费品的出口均实现快速增长,对欧盟和美国市场尤为突出。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1月当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8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纺织品出口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保持上月以来的单月出口同比正增长态势;服装出口154.1亿美元,同比增长23.2%,高于全国货物出口同比1.2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迎来农历新年,在华丝服装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也在忙着赶制年底前的最后几批订单。“由于越南等国家疫情的影响,现在许多海外客户将订单转移到了中国。从9月份开始,我们就接到了不少从越南转来的订单。”田国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今年以来,疫情在越南大面积爆发,第二季度开始,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停工,众多企业的生产几乎被冻结。越南的生产中断及长达数月的航运问题推高了企业的成本,推迟了供应交付期,使欧美客户不得不重新考虑全球供应链等问题。


  由于疫情控制失当,东南亚多国普遍出现了开工不足问题,导致用工成本翻倍,这使得以越南为首的该地区国家的人力成本优势,也变得不那么明显。而中国由于最快控制住了疫情,产业链也比较完善,海外客户陆续将订单从越南转移到中国。


  佛山顺德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不少纺织服装企业无法保证正常交货,欧美零售商为确保持续供货,把大批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


  一些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疫情影响下,越南的综合成本跟中国比已经没有太大优势,在大量订单回流到国内后,许多客户就固定了下来。


  企业“增收不增利”


  虽然服装行业外贸数据向好,但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小微服装企业的生存境况并不乐观。在原材料价格攀升、海运成本暴涨、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众多服装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被蚕食。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此前也表示,在中国外贸高速增长的背后,必须清醒看到,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困难增多,“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现象较为普遍。“外贸发展还存在很多隐忧,不能盲目乐观。”他说。


  对此,不少服装外贸企业深有感触。东莞一家针织厂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今年,企业订单比去年有所增长,但利润却下滑明显。因为各项生产成本都在增加,而出口的价格却没有变化。”


  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令服装企业最为头痛。今年以来,纺织服装原料几乎是全线开启上涨模式。棉纱、短纤等纺织原料价格一路上涨,氨纶价格更是比年初翻了好几倍,目前价格高位震荡,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华丝服装主要生产销售中高端女装,这段时间,纺织服装原材料的全线上涨,令田国平倍感压力。“我们主要是做中高端服装,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我们用的棉纱等,几个月的涨幅都达到了30%,成本的上升严重挤压了我们的利润。”


  令田国平烦恼的是,虽然生产成本在攀升,但海外客户并没有在价格上让步。“那些从越南等国家转移而来的订单,价格普遍都比较低,我们想着多接一些订单,多开拓一些客户,所以价格上就很难谈上去。”


  除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外,海运成本的上升也在蚕食着服装企业的利润。对此,位于赣州市的威来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先生也深有感触,“这段时间,海运‘缺箱’现象已经有所缓解,但海运价格还是居高不下,成本最后也转移到了外贸企业这里。”


  谢先生坦言,综合各类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利润跟疫情前相比要少3成到5成。“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应对办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先保证有单可做吧,明年计划再开拓新的客户和市场。”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