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夏末秋初,又到了即将收获的时节,自主车企陆续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财报。总体来看,大部分传统车企营收实现同比增长,经营情况好于去年,净利润情况也普遍向好,例如长城汽车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实现了72%和208%的超高速增长,迎来了“大丰收”。当然,随着车市竞争的不断加剧,边缘车企生存更加困难,完成摘帽的海马汽车尽管上半年营收实现同比增长48.35%,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已经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上半年表现可圈可点,理想汽车营收和交付量翻倍增长,只不过还处于发展前期,3家车企的净利润依然为负。
与整车企业相比,动力电池企业盈利水平普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宁德时代一马当先,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及锂电池材料三大主营业务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上半年整体营收、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均实现了100%以上的同比增长,其国内动力电池老大的位置恐怕已难有人能撼动。
近几日,部分自主车企上半年财报纷纷“出炉”。从各家车企交出的成绩单可以看出,进入2021年,不少事件给车企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疫情反复、“缺芯”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但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自主品牌车企的日子普遍还算过得不错,尤其是一些头部车企,例如上汽、长城和吉利等,营收和利润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0日,在已发布2021年半年财报的10多家车企中,有9家车企营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净利润普遍好于去年同期,在谈到下半年的挑战时,多家车企指出,业内普遍对“缺芯”问题抱有担忧。相较之下,新能源车企的盈利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财报数据显示,即便今年1~6月实现盈利的比亚迪,其净利润也比去年同期下降超过了20%。看来如何加快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以及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压缩成本提高利润,成为摆在每一家新能源车企面前的难题。
1 主流车企营收向好 缺芯影响将持续
今年上半年,主流自主车企均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其中大部分得益于销量增长。例如“跑”在最前面的上汽集团,其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达3566.1亿元,同比增长2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1亿元,同比增长58.61%;报告期内,上汽集团基本每股收益为1.1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0.17%。
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整车批发销量达到229.7万辆,同比增长12.1%;终端零售销量为294.5万辆,同比增长29.7%。其中,上汽通用五菱贡献较大,零售销量达到88.4万辆,比去年增长39.5%。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超出预期,上半年销量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达400%以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虽然业内对于五菱宏光MINIEV能否实现盈利抱有质疑,但该产品的热销并没有对今年1~6月上汽集团的盈利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上半年营收最高的是上汽集团,增长最快的则是长城汽车。根据日前长城汽车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财报数据,今年1~6月,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为619.28亿元,同比增长72.36%;净利润35.29亿元,同比增长207.87%。一直以来,长城都被视为最“赚钱”的自主品牌车企。上半年,长城汽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其平均单车售价已达到10.08万元,同比增长12.15%。东吴证券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受产品结构改善与折扣回收带动所致。今年二季度,长城哈弗和欧拉品牌的销量占比环比分别下滑5.32%和1.22%,但皮卡、坦克、魏派等高盈利车型销量占比显著上升,再叠加二季度终端折扣逐步回收,整体盈利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样,单车盈利水平提高的还有另一家头部民营车企——吉利,根据其最新发布的半年报,得益于在高端市场的发力,销量持续向上,吉利(含领克)上半年单车平均收入也达到了8.4万元,同比增长10%,品牌溢价能力持续提升。此外,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数据显示,吉利品牌车型保值率一路走高,目前综合排名为自主阵营第一,甚至超过别克、英菲尼迪、雪佛兰等合资品牌。吉利上半年财报的另一大亮点是其高端研发助力技术输出,在吉利汽车的盈利组成中,技术服务和授权利润占比提高到29%,这意味着吉利汽车正在由销售产品转向品牌输出与技术输出,向全球化与高端化不断迈进。
自主阵营中还有一家车企表现比较突出,那就是长安汽车。前几年,由于合资乏力、自主表现不佳,长安汽车一直在“蓄势”中。继去年实现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共实现营收567.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22%;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29亿元,同比下降33.55%;扣非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亿元,同比大增128.27%。对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长安汽车方面表示,这主要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大幅减少约42亿元所致。
去年上半年,长安全资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放弃增资优先认购权,增加归母净利润约21亿元;同期出售的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股权增加归母净利润约14亿元;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股价上涨增加归母净利润约17.75亿元。但今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大增,这充分说明,长安汽车市场销量增长、产品结构优化,带动自主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合资业务盈利能力也在稳步改善。
不容忽视的是,在各家车企的财报中均提及了“芯片短缺”带来的不利影响,上汽方面称,全球车用芯片供应严重短缺,对公司生产和批发销量的完成进度造成较大影响。吉利汽车则担心,今年下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将逐渐消散,芯片短缺“会于期内持续造成影响”。
2 自救于事无补 边缘车企翻身难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近段时间以来,边缘车企一直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自救”,但今年上半年除了力帆实现盈利以外,其他末位企业的成绩依然不太理想。
8月13日晚,经历了破产重整的力帆科技发布了首份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17.36亿元,同比增长9.59%。其中汽车收入4700万元,同比下降82.62%;摩托车收入14.25亿元,同比增长25.19%;通机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2.19%;实现归母净利润3700万元。今年上半年,力帆在吉利的支持下,3月“摘星”,4月“摘帽”,并对汽车业务进行了调整,包括整车生产线15项技术改造,导入吉利的质量控制体系、产品开发流程,正与网约车运营商、出租车公司等进行对接,推动换电车型的生产、销售及服务的生态建设等。
今年上半年,力帆科技首款换电新车型80V在两江新区量产下线,但遗憾的是,力帆科技上半年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汽车业务有起色,而要归功于摩托车和通机业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力帆摩托车累计产量为28.35万辆,同比增长26.54%;累计销量为27.74万辆,同比增长29.92%。不得不说,想要在汽车业务“重整旗鼓”,力帆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5月,海马汽车成功摘帽,从“ST海马”变更回“海马汽车”,2021年中期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海马营业收入达到了9.26亿元,同比增长48.35%。今年上半年,海马的市场数据可圈可点,1~6月旗舰车型共计生产16021辆,同比增长229.79%,销售完成16544辆,同比增长153.39%。但遗憾的是,今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3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81亿元。更让人担忧的是,于2017年9月签署的《小鹏品牌汽车合作制造框架协议》,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止,而7月9日小鹏发布的G3改款车型,尾部标识已由“海马”标识变更为“小鹏”,这引发了业内的种种猜想。如果缺少了小鹏的代工订单,仅靠自己发展,海马还能走多远?
在3家边缘车企中,众泰的境遇最惨,已接近“濒死”状态。去年9月,众泰汽车向法院申请进行预重整,但截至目前,众泰一直未能找到接盘者。最新的一则公告发布于今年6月底,众泰汽车称,已收到来自意向投资人湖南智博的终止投资的告知函。这意味着,继上海智阳之后,湖南智博也放弃了对众泰的投资。前不久,被视为背后“大东家”的威马和吉利也先后辟谣,称没有参与众泰汽车的重组。众泰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实现营收2.05亿元,同比下滑2.13%;净亏损则为2.54亿元,另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众泰汽车总负债143.53亿元。颓势依旧,众泰将走向何方,目前看来还是个谜。
3 新能源车市飘红 盈利水平却在低位
在今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抢眼。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统计,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8万辆和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截至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与2019年全年水平持平。但市场欣欣向荣的背后,新能源整车企业盈利水平依然偏低。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年中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营业额为891.31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汽车业务交付量为24.7万辆,同比增长55.51%。但在销量、营业额双增长的同时,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却同比下降,幅度为29.41%,总额为11.74亿元;每股盈利0.41元,同比也下滑了26.79%。
比亚迪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因为产品结构变化,公司毛利率由2020年上半年约18.05%下降至期内约11.13%,同时还受到了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发展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此外,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竞争加剧,这也让比亚迪的利润提升受到了影响。
相较之下,北汽新能源近几年的财报数据明显不那么“好看”。根据北汽蓝谷发布的财报,上半年营业收入24.37亿元,同比减少21.69%;净利润为亏损18.1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8.63亿元,同比缩窄2.68%。北汽蓝谷在财报中指出,一方面,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行业竞争加剧,品牌分化现象明显;另一方面,为应对市场竞争,北汽蓝谷全力推进ARCFOX极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设,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增加了广宣及运营费用,导致毛利率下降。数据显示,自2013年中期后,北汽蓝谷的扣非净利润已连续8年持续亏损,目前值得期待的就是即将推出的与华为合作的HBT车型(即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
同样身处新能源汽车“阵营”的造车新势力也处于市场向好,但未实现盈利的阶段。其中,蔚来二季度收入为84.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2%,比一季度增长5.8%;理想二季度收入为50.4亿元,同比增长155.5%,环比增长41.6%;小鹏汽车的二季度收入则为37.61亿元,同比大增536.7%,环比增长27.5%。但这3家公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蔚来二季度净亏损为7.63亿元,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了增长;理想净亏损最低,但与去年同期的7520万元相比,也增加了213.2%,达到2.35亿元;营收最低的小鹏,亏损总额高达11.9亿元,超过了蔚来和小鹏。
虽然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亏损是企业起步期的必经之路,但不赚钱或利润微薄确实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共同难题。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全行业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总体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总亏损金额大概为数亿元。而即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原材料涨价等多方面的影响,新能源整车企业实现盈利的可能性也并不大。但陈士华认为,这可以视为市场还处于摸索时期的阶段性问题,一旦技术趋于成熟、消费者认可度大幅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盈利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记者 施芸芸)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