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廉物不美” 低价低质农机让农民又爱又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9-02





  ——农机产业长期健康发展须政策与质量两手着力


  农田夏管时节,记者在湖南、甘肃、吉林、山西、江西等地乡村走访了解到,很多农机因价格低廉在乡村地区被大量使用,但因技术和质量不高,这些农机故障率高,使用年限短,为农民诟病。企业及专家表示,我国部分农机市场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小而多,低价竞争激烈,低质农机成为农民耕作的易耗品,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他们建议,打击“傍大牌”,遏制“大马拉小车”,强化优质优补导向性,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政策助力。


  部分农机产品“价廉物不美”


  记者在多地乡村一线走访了解到,大量杂牌中小型农机被农民诟病,这些农机价格低廉,但技术含量较低、质量相对较差、使用年限短。“价廉物不美”让农民对部分农机产品“既爱又恨”。


  低价农机受欢迎。吉林省东丰县新巨强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近百台套各式农机,大都是低端的小品牌产品。合作社负责人赵新凯说,经营土地多,需要的农机也多,买一台质量好的大品牌农机的钱能买三台小品牌农机,所以即便小品牌质量差一些,还是选择多买几台便宜农机。记者走访发现,价格低廉成为农民选择农机的主要参考。


  小牌用三年,大牌用五年,农机成易耗品。一些种粮大户说,小牌农机能用三年,但大牌农机使用五年也故障频频。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城头村种粮大户李春平说,折旧快、迭代快,农民都愿意买中低端机型,更换成本低。有农户直言:反正都用不了几年,贵的便宜的都一样。山西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办公室主任李世伟表示,市场农用运输车、小麦联合收割机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农民刚买到手就坏在地里,这与农机的内部构造合理性和零部件质量都分不开。”李世伟说。


  低价倾销,扰乱市场。一些农机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上各类产品良莠不齐,价格战激烈,对品牌农机销售冲击挺大。山西省晋中市一家国产品牌农机企业负责人贾光明说,近两年来,受杂牌农机低价冲击,销售额跌了70%。以农用三轮车为例,原来一个月最少销售160万元,现在连40万元也卖不了。“农民还是认可价格,便宜能用就行。”贾光明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农业机械管理局许亚平说,有的国产农机拿了30%的央补、9%的省补后,农民象征性地付几千元,甚至不用再付钱,把市场搞乱了。


  行业准入门槛低 “傍大牌”现象突出


  专家表示,低端、低价农机充斥市场使得部分农机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一定程度阻碍了农机产业技术升级和长期健康发展。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农机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有企业“傍大牌”扰乱市场。专家介绍,国内拖拉机行业的上百家生产企业中,有知名度的大品牌不多,行业模仿、抄袭、“傍大牌”现象突出。看似比较繁荣的拖拉机等农机市场,实际行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有限。


  甘肃恒通农牧机械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白天恒说,很多拖拉机只是在外形、尺寸、颜色等模仿知名品牌,“傍大牌”现象扰乱了农机装备市场秩序,挫伤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研发的积极性。湖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一说,我们企业农机人才培养要三五年,产品研发从立项到量产也需要三年以上,而仿制当年就可量产,大的农机企业亏损,小的企业反而盈利。


  “大马拉小车”。前些年,由于拖拉机补贴多是以马力段为基准,马力越大补贴额度相对越高,不少农机企业为获得更高的补贴,通过小功率段底盘配置大功率发动机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进行低质、低价竞争,催生“大马拉小车”乱象。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社潮表示,“大马拉小车”造成拖拉机行业发展的混乱,阻碍了产业技术不断升级。


  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消费警示》,各地陆续通过调整优化补贴农机具分类分档等措施遏制“大马拉小车”问题。例如河南、吉林等多个省份调整农机补贴政策,限定了不同马力拖拉机的最小质量。但基层农业干部表示,单纯这一项措施对完全遏制“大马拉小车”问题远远不够,还要从健全监管机制等多方面强化政策引导。


  准入门槛低,作坊式企业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机装备产业企业超过8000家。专家表示,大部分农机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农机行业准入门槛低,大量中小企业进军这一领域,造成农机产品竞争激烈,低端农机产能过剩,高端农机不多的局面。李社潮说,我国拖拉机等部分农机市场配套体系健全,机械制造企业进入行业基本没什么门槛,很多作坊式的小企业通过购买配件组装成型就能上市销售。


  推动从“有机可用”向“有好机用”转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10.3亿千瓦,农机保有量2.04亿台(套),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机生产国和使用国。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农机总动力和保有量呈现快速增长,我国农业机械市场正从“有机可用”向“有好机用”转变,同时也面临低端农机保有量大、大量“动力”资源闲置等问题,一定程度阻碍了农机产业技术升级和长期健康发展,不利于缩小与世界先进农机技术的距离。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


  打击“傍大牌”,进一步遏制“大马拉小车”。专家建议,加强农机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国内农机市场模仿、抄袭、“傍大牌”等行为,同时通过健全农机可靠性试验结果采信制度,加强补贴机具第三方核查等措施进一步遏制“大马拉小车”,保护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强化优质优补导向性,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江西省万年县农机局局长熊翔等建议,农机补贴需要更加精准而具有导向性,尽快落实对绿色高效农机“优机优补”的具体措施,提高先进、高端、智能农机产品的补贴标准。


  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专家建议,加大农机人才培养,支持高校、职业学院建立相关专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此外,专家还建议支持农机装备研发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农机装备研发创新产业基地,提高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可靠性和农机作业效率,推动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记者 薛钦峰 王朋 王飞航 熊家林 周勉)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大而不强 中国农机工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大而不强 中国农机工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机市场不断壮大,农业装备品种日益丰富。特别是2004~2014年,中国农机工业经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跃居全球第一大农机制造国和使用国。而2015年以后出现拐点,农机行业增速放...
    2018-01-1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