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17.4万-20.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9.44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17.2万-19.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9.00万元/吨。
这是自2020年底以来,硅料第16次涨价。2021年开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看涨,始终维持在高位,至现在超预期突破200元大关,意味着多晶硅价格回到10年前的高位。
下游企业难盈利
“目前,几乎所有做下游的企业没有一家盈利,大家都在减产。我们现在的策略是,宁愿减产停产也坚决不做‘失血’的订单。把老旧产能先停掉,扩大新产能,以此降低成本。”在2021年多晶硅产业发展论坛上,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熊海波坦言,当前,组件等光伏产业下游环节成本大幅增加。“不仅仅是硅料价格上涨,光伏玻璃和封装材料也在涨价,加之汇率影响和海运价格的暴涨,这些因素对下游销售毛利润的影响超过6美分/瓦。”
“就整个光伏行业的利润分配而言,其实更贴近一条‘微笑曲线’。一端是门槛比较高的硅料生产,一端是终端的项目开发。电池、组件的制造环节则处在曲线的底部,在行业波动的情况下受影响比较大。”爱康科技高级副总裁张金剑指出,纵观2020年上市光伏企业年报,许多单纯依靠外部供应链的组件厂商,在2020年下半年都出现了严重毛利润倒挂。“现在拥有硅料资源的公司可以非常任性,很多单一的电池及组件生产厂家基本没有招架之力。”
产业链供需错配
针对本轮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硅业分会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光伏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产能扩张释放相对超前且超量。“多晶硅生产环节属于高投入、高技术、高载能行业,但又长期处于盈亏线甚至亏损边缘,因此在产企业扩产资本有限,同时外界资本也少有涉入。而中间的硅片、电池片环节由于连续多年维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企业自身扩产能力充足,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界资本进入。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下游企业掌握的上游硅料扩产规模数据,远大于实际情况,中间环节扩产规模和速度远超预期。”
“对于下游各环节而言,国内的多晶硅产量最多可以匹配160吉瓦左右。但现在从拉晶到电池到组件有多大规模?中下游企业当初投资的过程中,有严谨地考虑过原料供应是否能匹配的问题吗?”在保利协鑫(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福看来,硅料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下游推动使然。
根据硅业分会的预测,今年全年硅料总供应量约为57万-58万吨(含进口),足够保障终端全球160吉瓦的新增装机需求,而中间环节300吉瓦以上的预期产能,造成产业链各环节明显的供需错配。
有望恢复理性
随着新疆大全、东方希望、保利协鑫、新特能源等国内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新产能的陆续上马,有分析指出,明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有望回归理性区间。
刘福透露,保利协鑫会继续加大颗粒硅的扩产力度。在徐州、乐山等地都已有相应的扩产规划,在内蒙古也正在部署约30万吨硅料项目。“未来1-3年内,颗粒硅的规划生产规模将在36-40万吨左右。后面是否再扩产,扩多大规模,都要看市场发展。”刘福同时强调,该公司的新扩硅料产能将全部集中于颗粒硅领域。
“硅料价格上涨是短期现象。我们统计过硅料的产能情况,未来3-5年是可以满足下游生产需要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尚耀华认为,上下游产能不可能存在完美协同。“任何一个环节,只要让投资者看到相对较高的利润,就会进来,竞争仍然是接下来光伏产业链的主流。”
“以去年5-6月份的低价格,整个硅料市场其实都是亏钱的,当时的价格并不能反映产业的真正价值,现在的价格波动也是市场行为。”刘福指出,短期来看,这一过程确实浪费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但从长远角度,企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苦炼内功,着眼于未来发展。(记者 姚金楠)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