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缺货干扰厂商排产 5月乘用车生产零售风险加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5-19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 “乘联会”)发布2021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0.8万辆,同比2020年4月增长了12.4%。


  “虽然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1~4月车市价格促销基本稳定,个别车型的缺货涨价现象并不明显,值得持续关注。5月有19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持平,但芯片缺货影响干扰了厂商排产,不利于零售增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


  4月零售环比下降8.3%新能源车出口呈爆发式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0.8万辆,同比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4月增长了12.4%,环比2021年3月下降8.3%,对比历年的平均环比增速相对较好。


  今年国内经济走势相对平稳,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经济持续面临基数回升的下行压力,但制造业出口仍保持强劲,对车市消费形成较好的基础支撑。4月,世界疫情反复,海外产业链修复不确定性较大,以印度为代表的国家疫情形势严峻,但欧美疫情受到较好的控制,稳定了中国出口的较好局面。


  4月车市价格促销环比3月小幅增加0.2个百分点,其中豪华车型促销价格稍有回收,主流合资品牌总体促销小幅加大。目前,因供需紧张带来的车型价格促销回收的车型依然较少。


  1~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累计达到670.2万辆,同比增长50.7%,处于乘联会2005年开展零售数据统计以来1~4月同期增速的历史高位。对此,崔东树表示,1~4月超强增长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1~4月的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下滑32.7%的低基数效应。其次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贡献度不断加大, 1~4月同比增速10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4月豪华车零售25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3月下降7%,但相对2019年4月增长50%。豪华车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特征,体现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


  从品牌来看,4月自主品牌零售59万辆,同比增长24%,环比3月下降8%,相对2019年4月增长5%。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1.5%,较同期份额增长8.1%;国内零售份额为36.8%,同比增3.3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头部企业经过苦练内功、克服芯片短缺压力,已在产品、营销、服务等各方面均有了明显进步,长安、红旗、奇瑞、广汽埃安等品牌同比呈现高幅增长。


  合资品牌方面,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7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3月下降9%,相对2019年4月下降2%。4月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5.1%,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9.6%,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表现较好。德系品牌仍处于调整蓄势的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6.3万辆,同比增长192.8%,环比3月下降12.0%。


  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上汽、广汽表现相对较强。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30602辆、特斯拉中国25845辆,比亚迪25450辆,上汽乘用车13004辆。


  4月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14174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2378辆,爱驰汽车出口335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正蓄势待发。


  4月,蔚来、理想、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亮眼。主流合资品牌中的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占据49%份额。BBA豪华车企的纯电动车全面量产,产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


  5月生产增量面临风险经销商库存建库难度较大


  崔东树表示,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的压力仍较大,疫情下的逆周期政策或将逐步退出。因此目前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是相关政策不急转弯总基调下的调整好时机。


  疫情后的汽车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回暖。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新领证驾驶人数量839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38.6万人,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加38.7万人,这对后续的购车消费或带来促进。


  “5月有19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持平,但芯片缺货影响干扰了厂商排产,不利于零售增量。因3月日本瑞萨火灾等因素的后续影响逐步显现,芯片供给秩序相对混乱,导致5月的生产增量带来一定风险。生产偏低或将导致经销商库存建库难度较大,车型零售推广策略也需加快调整步伐。”崔东树分析。


  为应对低库存压力,很多品牌经销商的订单维护体系持续强化,更多的订单被有效保留。虽然订单交付周期延长,但绝大部分换购消费者能够接受1~3个月的订单等候。


  5月北京配置的新能源指标6万个号牌将发放,或将成为未来几个月新能源车市的重大增量。乘联会预测,由于不少北京消费者刚性需求的购车速度较快,且购车档次较务实,或推动A级及以上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近期上市的埃安Y、特斯拉ModelY等电动汽车新品的增量也将在5月有明显体现。


  而上海等地的新能源号牌政策的微调,对市场总量上影响不大,但对政策导向型用户的决策路径有所影响。新能源下乡政策的开展,或将持续利好新能源市场的规模壮大。


  产业链经营压力分化制造业压力大 经销商宽松


  乘联会分析,今年的汽车产业链的经营压力分化,制造业压力大,流通体系的经销商相对宽松,整车厂商作为衔接制造业上中游和流通体系的核心纽带,相对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由于今年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对上游盈利改善促进明显。采矿业销售利润率从2015年5%、2017年9%、2019年11%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4%,上游产业利润率从2019年5.8%提升到今年一季度的6.6%,其中,钢铁行业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


  制造业中游行业的利润率,从2019年5.7%和2020年5.9%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5.4%。其中电器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利润率下降到5%,现近五年低点。


  下游行业销售利润率总体稳定,但分化剧烈。其中医药、烟酒等行业利润率高位持续高涨。而汽车行业处于利润率持续下行趋势,从2015年的8.7%下行到2017年的7.8%、2019年的6.2%,今年汽车行业在卡车市场一季度暴涨下仍维持在6.2%。乘用车行业利润压力巨大。


  近两年的乘用车市场的运营压力相对较大,原因首先是供给端偏紧,导致生产不足,规模上不去,产能利用偏低,企业效益无法体现。其次是上游的成本上涨较大,世界经济贸易回暖下的供应偏紧也促使上游价格上涨,利润丰厚,而涨价因素被中游零部件企业和下游车企承担和吸收,导致下游车企效益较差。


  崔东树表示,目前整车的库存持续降低,供需处于低水平平衡,导致很多经销商库存持续处于低位,库存资金占用压力降低,销售价格相对稳定改善,部分高端车型促销小幅收缩,而车商维修服务盈利保持稳定,因此今年是很多经销商的好日子。(余娜)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