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大步迈向贸易强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18





  回眸“十三五”,中国外贸持续发力巩固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五年来,中国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显著增强。


  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十三五”以来,中国外贸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规模和质量双提升: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对外贸易加快优化升级,稳中提质。


  商务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3.95万亿美元增加至4.58万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连续11年保持第一出口大国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6542亿美元增加至785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的贸易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国际市场结构更加多元,2016-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6万亿美元,占外贸比重提升至29.4%,2019年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增至49.2%,东盟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三季度更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2019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增至18.3%;外贸商品结构更加优化,2019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经营主体更优,民营企业出口占比2019年首次超过50%,增至51.9%;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增至57.8%。贸易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比2015年增长4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增长2.2倍。


  从效益来看,外贸对国民经济贡献愈加突出,带动就业约1.8亿人,2019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1%,有力保障了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外贸的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以及对国际风险的抵抗力,为加速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速贸易高质量发展


  从“十三五”期间的外贸发展“成绩单”来看,中国外贸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艰苦的努力,“十三五”以来,商务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着力提升贸易质量。


  2017年初,商务部印发《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要求推进外贸发展的“五个优化”和“五个转变”,实现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贸易大国地位巩固,贸易强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三五”时期,商务部深入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贸易方式“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三项建设”。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加到105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增加到31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断深化。


  进口方面,商务部不断扩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优质产品进口,增加有助于转型升级的技术装备进口,鼓励生产性服务进口,有效促进了国内产业和消费升级。尤其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举办三届以来,外溢效应持续增强。


  商务部在鼓励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更好联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外贸领域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外贸带来较大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精准有效的举措,虽然每次具体内容不同,但总体兼顾了“稳”和“质”,对中国外贸大国地位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吴力)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