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超1.8亿人,因此“稳外贸”对就业大局至关重要。
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助力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更好支撑就业稳定。
在7月2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商务部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
研究出台稳外贸新措施,尤其要保住这两类企业
在国内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以及防疫物资出口拉动之下,近几个月外贸有所回稳。但疫情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冲击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多个国家疫情反弹的情况下,外部市场依然存在变数。
我国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超1.8亿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对稳定经济运行和就业大局至关重要。
6月28日的稳外贸工作座谈会提出,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着重强调保住“中小微”和“劳动密集型”这两类外贸企业,体现了今年“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中国网财经表示,由于全球疫情原因,很多外贸企业的订单受到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此外,“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顾名思义,对用工的大量需求使其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王军表示,我国外贸产业整体来讲还属于中端或者中低端,很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和就业联系紧密。
“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不是实现一个经济增长的高度,而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王军称,“所以现在稳外贸又具有了稳就业这样一个含义。”
帮助外贸企业转内销,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一些国家在重启经济活动之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疫情反弹,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一些国家疫情反弹)说明外需的疲弱可能比我们预估的持续更长时间。”王军表示,“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如果仍然只单方面瞄准国外市场,一味地‘熬着’、‘扛着’,可能会面临更长时期的困难。”
王军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有必要“眼睛向内”,转而在国内市场寻找支撑。
近几个月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各类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经济呈现复苏态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24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9%,预计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为1%,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
“一边开拓内需市场,一边静待外需恢复,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王军表示。
对于习惯了订单经济的外贸企业来说,转而开拓国内市场,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例如建立渠道、品牌推广、售后体系等等。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6月22日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10条政策措施:一是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包括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障;二是多渠道支持转内销,包括搭建转内销平台,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做好融资服务和支持,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加强资金支持。
在商务部6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网上专题发布会中,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党会表示,更多的优质出口产品转内销会进一步丰富国内市场供给,增加消费者选择,精准对接需求,带动消费升级。同时,国际市场长期形成的通用国际规则也有助于改善和提升国内的营商环境,有助于畅通流通“大动脉”,激发市场活力和有效需求,有助于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的充分释放,最终推进形成国内大循环,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转自:中国网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