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篇幅大幅压缩,而且在宏观经济目标设定和政策措施方面有不少新提法、新看点,不设经济增速目标、赤字率破3%、发行特别国债都是历史罕见。
梳理12大财经关键词,透视今年经济改革发展。
01 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解读: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或为具体数据,或为区间数据,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是首次不设预期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海外疫情和经贸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具体目标更能体现灵活性,更有利于增强调控主动性,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上。当然,不设预期目标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六保”需要经济增长守住底线,以保求稳,稳中求进。
02 赤字率3.6%以上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
解读:赤字率突破3%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此前,我国预算财政赤字率最高仅是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3%。今年赤字率安排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赤字规模约为3.7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规模。这些资金将注重发挥杠杆作用、乘数效应,为稳增长提供充沛的资金动力,体现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03 特别国债1万亿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此外,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解读:发行特别国债也是史上少见。这是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前两次分别为1998年补充四大行资本金,首次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对冲外汇占款增加,组建中投公司,且于2017年续发行6964亿元。此次特别国债是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及抗疫相关支出,并预留一部分用于支持基层特殊困难。市场人士认为,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尚未明确,值得关注。
04 创新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解读:今年以来,央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1.75万亿元长期资金,春节后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流动性保持了合理充裕。值得注意的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个新提法。业内专家分析,此举一方面是要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有效性,增强企业获得贷款的便利性,降低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大应急融资支持。
05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资本市场的表述大幅缩减,仅此一句。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等均有所涉及。这意味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是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经启动,各环节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业内预期三季度有望落地。
06 新基建投资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解读:新基建投资既有利于短期稳增长,又有利于中长期调结构。国家发改委认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业内专家测算,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投资今年或达万亿元水平。
07 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解读: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之举。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单位,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保住民生。有关部门通过“减税降费”降成本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未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出台精准、有力度、阶段性的助企纾困政策,加快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
08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解读: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形成了初步方案,正在履行审批程序。今年将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未来将在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专项工程等改革重点领域发力,资本市场将是国企改革加速推进的重要抓手。
09 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此时仍要保持政策定力,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中央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保持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在地方层面,各地因城施策更加灵活,优化调控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分化会与城市管理水平、医疗资源配置等因素联系得更紧密。
10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解读:就业是“六稳”与“六保”之首。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疫情对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地方加紧贯彻落实,社会各界共同行动,正在开展一场“稳就业、保就业”的保卫战。
11 CPI涨幅3.5%左右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解读:这考虑到了去年物价翘尾因素影响较大、疫情影响下的新涨价因素等多重影响,今年物价仍面临一定的结构性压力。但随着猪肉供给增加,猪价下跌态势开始显现,物价不存在全面上涨基础。更值得注意的是,PPI连续下跌显示工业品通缩压力有所加大,需要有所防范。
12 扩内需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解读:海外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在尽力稳外贸的同时,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这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攻坚克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外部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费杨生 李若愚)
转自: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