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20573亿美元,较2018年末增长745亿美元,增幅3.8%。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当前外债规模合理,结构持续优化,外债余额的增长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持续扩大开放的进程。与此同时,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据了解,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是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状况是否健康的四大指标。从报告上看,截至2019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分别为14%、78%、6.7%、39%,均在相对应的国际公认安全线20%、100%、20%、100%以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整体水平。
外债结构持续稳定,“风险共担型”资本流入的债务证券,起到了外债结构“稳定器”的作用。2019年末,债务证券余额5293亿美元,其中八成以上为中长期外债,近七成是人民币债券。这大幅降低了期限及币种错配的风险。
外债风险总体可控。根据世界银行今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三季度,我国外债余额居世界第13位。美国、英国、日本外债分别是我国的10、4、2倍,相较于同等经济规模国家,我国外债绝对规模并不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外债余额的增长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持续扩大开放的进程。“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国内的微观主体更加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导致了对外举债的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加快了资本市场的开放,特别是债券市场对外开放,2016年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2017年推出了北上的债券通业务,人民币的债券纳入国际债券指数,也得到了国外投资者的认可。”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疫情当下,有关各方频频出台便利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将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政策调整后,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由原来净资产的2倍提高到2.5倍,向境外融资的空间较之前扩大了25%。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关于境内外资银行2020年度中长期外债规模的批复》,对境内外资银行2020年度中长期外债规模进行安排,并对有关省(市)发展改革委、境内外资银行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引导外债资金用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境外市场的政策利率水平普遍处于低位,一系列政策将对我国企业到境外进行融资提供更大的空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说,这将有助于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林玄墨)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