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口也不会短缺 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坚持得太对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4-08





  民以食为天。据彭博社报道,随着疫情扩散,世界各地一些民众开始囤积粮食与日用品,多国政府也启动了粮食库存计划,以保障粮食供应充足。


  哈萨克斯坦和越南等小麦和大米供应国,则于近日纷纷开始限制粮食出口。此举传递出的信号,令国际社会对此后一些国家可能出现的“粮荒”感到担忧,“要不要囤粮”也成为各国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


  有钱也买不到粮?专家警告“粮食民族主义”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国家今年的春耕工作并不顺利。


  例如,美国驻墨西哥使馆3月16日宣布,无限期停止赴美签证面试,包括向短期农工发放的H-2A签证,这使依赖外国劳动者的美国农户受到很大影响。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也出现了务农人员紧缺的现象,因为它们也采取了严格的边境管制措施,外国农工此时无法前往务农。土地不等人,为了不误农时,法国农业部门已经呼吁所有失业人员“行动起来,下地干活”。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指出,限制人口移动对农业造成“毁灭性影响”。报道称,如果限制人口流动等措施带来的影响长期持续,则可能导致供应量减少,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如此一来,民众餐桌也将遭到巨大冲击。


  如果仅是价格上涨,问题或许还不是那么难解决,但一个更值得警惕的现象是,目前的国际贸易可能会出现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局面——


  有多个国家加入限制农产品出口的队列,哈萨克斯坦停止出口面粉、玉米和糖等,埃及决定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印度大米出口几乎停滞……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蒂姆·本顿警告称,现已出现“粮食民族主义”征兆,今后将进一步加剧。


  他指出,如果粮食供应不足,社会将会“崩溃”——在粮食价格飙升的2008年和2011年,非洲、亚洲和中东多个国家都出现了动荡。


  商务部表态: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


  “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将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在探讨疫情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官网上写道。FAO预计,糟糕的情况可能于4月或5月出现。


  但该机构同时指出,世界没有必要恐慌,全球粮食总产量是充足的,如果各国吸取2008年的教训,粮食危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FAO此言非虚,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大米和小麦的总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2.6亿吨。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也指出,一些粮食出口禁令是“在错误的时间,用了错误的工具”。


  尽管如此,一些国家还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粮食采购。例如,阿尔及利亚和土耳其发布国际招标竞购小麦;摩洛哥决定取消小麦进口关税至6月中旬;古巴近日也宣布将实行粮食配给制,以防囤积居奇。


  国际粮食市场出现波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自然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让我们看看,一旦进口不了粮食了,中国会做得怎么样?”在关于粮食出口禁令的新闻下方,有外国网友这样评论道。


  但这位网友显然“多虑”了,在4月2日的商务部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我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


  “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他强调。


  专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具有战略意义


  “不进口也不会短缺”,这句话背后的中国底气,也让很多网友感慨,幸好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粮食是大事儿,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正因为多年来的重视,面对国际市场风吹草动,我们才能闲庭信步。”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道。他告诉记者,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来说,粮食产能至关重要,而产能则来自土地,严守18亿亩红线,才能留足缓冲空间,在需要时提高产能。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点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之前对“18亿亩红线”没太多概念的网友,也终于体会到了这项政策的先见之明。


  白明指出,即使没有此次疫情,18亿亩红线也是需要一直坚守的,这并不仅着眼于短期市场均衡,更有战略意义,有助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而在4月2日的发布会上,王斌也表示,疫情期间,国家持续出台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粮食丰收是大概率事件。(唐立辛)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全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全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改革征地管理、优化建设用地审批、改进占补平衡政策,以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以用途管制为核心,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2017-11-14
  • 全国耕地质量总体稳定 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

    全国耕地质量总体稳定 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20 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 96等,与2014年末的9 96等相比,全国耕地质量状况总体稳定。
    2018-01-07
  • 到2020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力争超5000万亩

    到2020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力争超5000万亩

    在2月23日的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将扩大规模,试点面积比上年翻一番,此后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加上地方自主开展轮作休耕,力争到2020年轮作休耕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
    2018-02-24
  • 数量、质量、生态协同 耕地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

    数量、质量、生态协同 耕地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

    6月25日是第二十八个全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的系列宣传活动。记者从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土地日”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2018-06-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