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新冠疫情“打全场” 出口制造业迎“订单考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3-30





  王磊是盛威安全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企业,是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主要的企业和个人安全设备供应商之一。自3月全球新冠疫情恶化以来,他已经陆续接到了上述国家客户推迟订单的消息,根据他的判断,未来一个月,订单肯定会减少。


  在担忧订单之前,很多外贸企业,已经焦虑了“一轮”。早前,复工面临着工人、原材料供应链等方面的种种问题,那时,如何避免已有订单的违约,是考验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现在,由订单引发的“第二次考验”,又接踵而至。


  同时,受不少海外国家封城、封关等影响,海外需求下降,开始复工的中国企业需要从海外进口原材料,也因疫情蔓延受到影响。前后两次冲击,对外贸企业来说,产业链中的供给、生产、需求端都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此背景下,国家已出台贷款、出口退税等政策组合拳,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订单暂停


  自2008年的国际金融海啸开始,活下去的问题,就一直停留在外贸企业老板们的问题单上。但是,这一次,从2020年3月开始,“生存”问题,几乎变成了首要问题。


  广东佛山是外贸企业的聚集地之一,这里生产的外贸产品,常年行销于美国、欧洲主要发达经济体市场。这也形成了常年来比较稳定的当地外贸出口产业结构,尽管近年来海外市场的形势一直并不乐观,但是还没有出现过“集中”延后或者取消订单的情况。


  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出现了。当地一家家电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3月份,海外疫情暴发,陆续有欧美客户取消或者延后订单。”这让他们倍感经营压力。


  有这种压力的并非个案,另一家位于浙江的外贸企业海外业务负责人,则向记者陈述了更为具体的情况,他所在的企业,暂停或者延迟发货的订单,占其企业订单总量的10%。这些被暂停或者延迟发货的订单,主要来自欧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方向。更让他担心的是,这个范围还在扩大,这让他觉得,前景并不乐观。


  王磊的经历则更为典型。按照往年的习惯,3月应该是他忙着各地出差,跟海外客户谈合作的重要月份之一,他的业务人员会和境外的客户沟通产品标准、付款方式等,确定后,签订合约。


  然而,3月以来在这些国家突然恶化的疫情,改变了一切。3月中旬,意大利的客户告诉他,因为意大利封城,自己没有办法正常上班,当地的经济、金融和商务活动已经全部停止,所以,无法按照往年的进度完成订单,至于接下来的订单情况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变化,继续延迟或取消订单,做了多年外贸的王磊,对这一点,自己心里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美国旧金山、芝加哥的客户,也告知他类似的情况,后来,英国的客户,也因为疫情,告知他无法按照原定的计划签订订单。这时候,王磊基本已经可以断定,未来一个月,自己的订单肯定会减少。


  记者了解到,除了订单减少之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流行,已完成生产的货物,清关、结算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使得很多外贸企业倍感压力。


  多位外贸企业海外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一般的惯例,外贸企业完成订单后,要完成发货,到订单发出所在地办理口岸清关手续后,才能开始启动对应货款的结算工作。欧美发达经济体原有的报关、清关手续相对健全、程序化,多年来变化不大,中国的外贸企业也按照这种情况,对自己企业的账期等进行安排和管理。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改变了这种既定的状况。一家生产家装材料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最担心的,是已经发出的货物,由于订单地区受疫情影响可能出现了封城、封关,或者当地口岸没有工作人员,货物无法清关的情况。一旦如此,货物就只能漂在海上,这将对货款的结算造成不利的影响。


  换句话说,也就是订单完成了,货发出去了,却迟迟不能收到对应的货款。这种情况,对外贸企业的资金链安排和财务管理,影响极大。


  另外一家浙江制造业企业的负责人则更明确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遇到客户因汇率问题延迟付款的情况。同时,他的企业还遇到了有货物运到港口,对方拒收的情况。这些都给他所在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收款风险增加是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告诉本报记者,“一是外汇问题,部分国家的汇率波动,造成外汇紧张;二是封城导致的银行关门;三是商店关门销售回款慢,极端情况下,有些零售商可能就此破产。”


  “对于已经支付定金又取消订单的客户,原则上定金是不用退还的,但合作都是长期的,在疫情背景下,我们也都相互理解,在跟客户做协商,有一些损失可能会共同承担。”前述广东家电外贸企业负责人说。


  积极应对


  外贸企业对“出货额”的数据十分敏感,这实际上是因为在账期的基础上,会形成未来一定周期以内的回款,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当期出货额的下降,都会在未来带来回款额的下降。


  一家外贸企业的老板向记者提供的数据表明,其前两月的出货额是下降。他的情况和上述家装材料出口企业的情况类似,前两月出货额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工厂不能复工,供应商不能供应原材料,导致生产、发货周期均向后延期。“当时国内疫情严重,有些客户还担心是否要对我们的货物进行防疫。”他说。此后,国内疫情逐渐向好,但是海外疫情又流行开来,两者叠加,影响甚大。


  “当前,他们的市场无法销售,货物发出去了也没有意义。”他告诉记者。


  现在,王磊发现,他和海外客户能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他的团队已经无法出差。


  山东一位外贸企业海外业务负责人说,他目前在寻求一些网络方式解决,例如做视频展示样板等,提前布局,市场一开就启动业务。


  多位受访的外贸企业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通过线上等方式与客户加强沟通,一事一议,针对不同的客户想不同的办法,确保客户不流失。”


  对于是否有不少企业会出口转内销,高士旺说,“在国内只能打折销售,但由于制式不同,有些产品未必能在国内使用。另外,如果国内有认证要求的商品是无法直接在国内销售的,例如电器的CCC认证。”


  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表示,基于对当前供需形势变化的研判,中国政府现阶段贸易政策的核心是稳住外贸基本盘。今后,将千方百计落实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等合规性政策工具,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资金链紧张等突出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各部委、各地方相继出台了财政、金融、社保等政策,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市场。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向记者反映,“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对相关的出口企业是利好。但目前除了‘两高一资’商品,大部分都已经是足额退税了,这方面已经没有太多空间。”


  除此之外,出口退税实际上是在出口订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闭环,如果外贸企业丢失订单,或者订单下降,则无法享受到出口退税政策的优惠和红利。


  “不管是提高出口退税,还是中信保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都要有订单、有业务才可以。没有业务,这些(措施)都没有意义,”上述广东外贸企业老板认为,“市场的问题还是要市场来解决。”(裴昱)


  转自:中国经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