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防护服产能如何?物资谁发放谁调拨?工信部回应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2-03





  2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社会广泛关注的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保障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工信部协调各地发往武汉的医疗物资有多少?


  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月1晚上的24时,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3.6万件,已抵达11.7万件;N95口罩发货13.4万个,已抵达13.1万多个;护目镜包括医用隔离面罩发送18.8万个,已运抵11万个。国内出口加工企业向湖北紧急调拨了部分欧标防护服,还有一部分进口及海外捐赠的欧标、日标防护服分期分批运抵武汉。


  2、物资由谁来发放?谁来调拨?


  这些物资全部交付给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指挥部统一发放。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根据武汉疫情防控需求,对医用防护服、N95口罩、医用护目镜,负压救护车及相关药品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拨。


  3、口罩和防护服目前产能如何?


  我国口罩产能每天2000万只,目前产能恢复率60%左右。此外,1月24到30日,我国共进口口罩5600多万只,对缓解供需矛盾起到一定作用。下一步将全力做好口罩复产扩产工作,提高市场的供给能力。


  2月1日,医用防护服日产量达到了2万件,比1月28日的0.87万件翻了一番多,生产量基本用于湖北和武汉地区。


  4、医用N95防护口罩为何紧缺?


  N95口罩是过滤效率达到95%标准的口罩,医用N95口罩防护等级更高,每天产能是60万只,通常用于医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等场合。工信部正竭尽全力提高供给。


  不进红区戴N95口罩是一种浪费,在红区之外普通的医用防护口罩都可以解决问题,号召社会把医用N95口罩尽可能留给一线医护人员。


  5、防护物资缺口有多大?


  第一类是非常紧缺的。主要是医用防护服、N95口罩等重点防护用品,这些也是目前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供需最为紧张的。第二类是相对紧缺的。虽然短期内供需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可以通过生产企业的加班加点,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比如负压救护车,近期可以完成国家下达的200台生产任务,除了武汉外,还可以兼顾到其他省市的需求。第三类是可以尽保的。我国的消杀用品、体温检测仪等产能充足,生产供应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


  6、为什么有人说消杀用品也买不到?


  总体上,84消毒液、手消液和75%医用酒精,从供给能力来讲是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的。对于社会上反映买不到的现象,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消杀用品生产企业开工率总体不高,达产率仅40%到60%不等。二是消杀用品的全产业链配套受到阶段性制约。做包装瓶的企业春节期间放假比较多,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包装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三是产品的运输问题。各省在采取很多措施来保障物资运输,物资调配将更为有效。


  7、有哪些措施保障物资供给?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我们对最紧缺的医用防护服实施了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调拨。对于物资的具体需求量,国务院已请卫健委牵头,工信部参加进行科学的测算,以便能够精准对接,更好地开展重点物资的调配。


  为加强医疗物资的保障工作,将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第一,加强动员部署和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动用中央储备来保证疫区需要。


  第二,聚焦重点骨干企业产能挖掘,狠抓复工达产,切实发挥好驻企特派员工作组的作用,全力协调解决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突出问题和困难,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物流运输、进口通关等问题,快速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推动出口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衔接,使符合欧盟标准、美国标准的出口产品能够在中国的一些领域中使用。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采购来解决国内需求。


  转自:中国政府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工业经济延续企稳势头 结构调整效果进一步显现

    7月2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在介绍2017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时表示,工业经济延续一季度稳中向好运行势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9%,增速同比加快0 9个百分点,处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状态。
    2017-07-26
  • 20省市区发布“企业上云”计划 工信部多举措破难题

    20省市区发布“企业上云”计划 工信部多举措破难题

    截至2018年11月,浙江、山东、江苏、广东、湖南等20个省市区已出台了推动企业上云的政策文件。目前,各地在上云企业数量、云计算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8-11-2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